勇威义气有如此,鼎鱼斗沸真假息。
思昔汉中殆,羯奴自荒逖。
驱侵警边陲,腥臊污华国。
官守蒙胡尘,宫庙入胡域。
奸回执国命,地土轻弃掷。
倒悬头足互,妖氛日月黑。
念之不忍言,言之泪沾臆。
寿皇雄武姿,一洗曾是得。
祖宗固有灵,何以重此慼。
忠贤固有心,何以久阻抑。
忍耻坐薪亦几年,生聚教训亦纤悉。
昨者飞诏天上来,积秽坐欲一朝涤。
忘形感愤泣东南,气生果锐吞西北。
似闻元戎已启行,官军所到无勍敌。
倒戈横尸四十里,搴旗获马六千匹。
长安遗老今尚在,壶浆筐篚输悃逼。
勇威义气有如此,鼎鱼斗沸真假息。
事虽未必合所闻,要之天地当开辟。
池鱼一日羊角上,此理从来有通塞。
世人信古今人非,动把国事和嘲赥。
胡憯不念涵煦恩,坐看行人斗道侧。
嗟予少小则古昔,有志未就夺弱植。
茅檐独对参斗横,百感交还必须节屡击。
男儿出世岂无为,七尺非供蝼蚁食。
当年幕庭三诵人,乃有洙泗诗礼客。
岂作今人蠹简编,琢肾雕肝缉文墨。
干戈社稷不入用,有作以糜煮砂砾。
我欲匹马胡儿中,直指燕山以功勒。
驱侵警边陲,腥臊污华国。
官守蒙胡尘,宫庙入胡域。
奸回执国命,地土轻弃掷。
倒悬头足互,妖氛日月黑。
念之不忍言,言之泪沾臆。
寿皇雄武姿,一洗曾是得。
祖宗固有灵,何以重此慼。
忠贤固有心,何以久阻抑。
忍耻坐薪亦几年,生聚教训亦纤悉。
昨者飞诏天上来,积秽坐欲一朝涤。
忘形感愤泣东南,气生果锐吞西北。
似闻元戎已启行,官军所到无勍敌。
倒戈横尸四十里,搴旗获马六千匹。
长安遗老今尚在,壶浆筐篚输悃逼。
勇威义气有如此,鼎鱼斗沸真假息。
事虽未必合所闻,要之天地当开辟。
池鱼一日羊角上,此理从来有通塞。
世人信古今人非,动把国事和嘲赥。
胡憯不念涵煦恩,坐看行人斗道侧。
嗟予少小则古昔,有志未就夺弱植。
茅檐独对参斗横,百感交还必须节屡击。
男儿出世岂无为,七尺非供蝼蚁食。
当年幕庭三诵人,乃有洙泗诗礼客。
岂作今人蠹简编,琢肾雕肝缉文墨。
干戈社稷不入用,有作以糜煮砂砾。
我欲匹马胡儿中,直指燕山以功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勇 yǒng《國語辭典》
勇 [ yǒng ]
形- 有胆量的、力气大的。如:「英勇」、「勇气」、「勇士」。《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敢作敢当、肯负责的。如:「勇于负责」、「勇于改过」。
- 士兵。清朝军制称官府于军队编制外另行招募的士兵为「勇」。如:「乡勇」、「淮勇」。
威 wēi《國語辭典》
威 [ wēi ]
名- 尊严。如:「威仪」、「威信」、「威严」。《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辽史·卷七四·韩知古传》:「捐弃旗鼓,损威辱国。」
- 权势,能压服别人的力量。如:「发威」、「示威」。《商君书·去彊》:「刑生力,力生彊,彊生威。」《隋书·卷七○·李密传》:「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
- 姓。如清代有威应洪。
- 震慑。如:「声威天下」。《易经·系辞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 以声势或武力逼迫他人。如:「威胁」、「威吓」。
义气(義氣)yì qì
(1).节烈、正义的气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仇牧 、 孔父 、 荀息 之死节, 公子目夷 不与 楚国 ,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义气焉,故皆见之,復正之谓也。”《宋书·沈庆之传》:“泣血千里,志復深逆。鞠旅伐罪,义气云踊。” 唐 柳宗元 《唐故特进南公睢阳庙碑》:“惟公与 南阳 张公巡 、 高阳 许公 远 ,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鳩武旅,以遏横溃。”
(2).谓刚正之气。 宋 欧阳修 《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结交重义气》:“於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説,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漢語大詞典》
(2).谓刚正之气。 宋 欧阳修 《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结交重义气》:“於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説,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漢語大詞典》
有如 yǒu rú
(1).犹如,好像。《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吾闻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漢語大詞典》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漢語大詞典》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鼎鱼(鼎魚)dǐng yú
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
斗 ( 鬥 ) dǒu/dòu《國語辭典》
斗 [ dǒu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十升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如今這一個裡頭裝 了兩斗御田粳米。」
- 酒器。《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 形狀像斗的器具。如:「漏斗」、「熨斗」、「米斗」、「菸斗」。
- 星座名:➊ 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六顆星,通稱為「南斗」。➋ 北斗七星。
- 圓形的指紋。參見「斗箕」、「斗紋」等條。
- 姓。如宋代有斗蓋。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比喻小。如:「斗室」、「斗城」。
- 比喻大。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至如牽鉤壯氣,斗膽豪心。」
- 險峻、陡峭。《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閩遊日記》:「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通「陡」。
- 驟然、突然。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沸 fèi《國語辭典》
沸 [ fèi ]
动- 液体受热而产生气泡、上下翻滚。如:「滚沸」、「沸腾」。《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 水沫激荡。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 动荡。唐·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干戈。」
- 喧闹。宋·陆游〈丁酉上元〉诗:「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 热度极高或向上涌动的。如:「沸汤」、「沸泉」、「沸水」。
- 嘈杂的。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词:「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 滚烫的液体。《荀子·议兵》:「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
沸 [ fú ]
- 参见「[[沸沸]]」条。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假息 jiǎ xī
(1).苟延残喘。《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吾为囚俘,假息偷生。”《明史·明玉珍传》:“若必欲崛强一隅,假息顷刻,鱼游沸鼎,燕巢危幕,祸害将至。”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而叛军凭城假息,亦不难膏我斧鑕也。”
(2).暂时休息。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尝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宋书·蔡廓传》:“百姓喁喁,无復假息之望。” 明 张居正 《暮宿田家》诗:“行子昧所知,假息墟里旁。” ——《漢語大詞典》
(2).暂时休息。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尝息大树之下,假息而寐。”《宋书·蔡廓传》:“百姓喁喁,无復假息之望。” 明 张居正 《暮宿田家》诗:“行子昧所知,假息墟里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