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怜(自憐)zì lián
亦作“ 自怜 ”。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晰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漢語大詞典》
民事 mín shì
(1).犹国政。《国语·鲁语上》:“ 舜 勤民事而野死。”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 夏后 太康 娱於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为养生。” 清 唐甄 《潜书·柅政》:“曷若量己之力……以其半勤民事,察农桑,筑圩防,计丰凶,除奸慝,则民亦少害矣。”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宋 苏轼 《答宋寺丞书》:“至於吏道、法令、民事、簿书、期会,尤非所长,素又不喜从事於此。”《宋书·百官志上》:“司徒,一人,掌民事。”
(3).指力役之事。《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 孔 传:“无轻为力役之事。”
(4).指农事。《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文选·张衡〈东京赋〉》:“日月会於龙狵,恤民事之劳疚。因体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薛综 注:“谓田事毕,休民力、息勤劳也。”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汉书·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 ,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閭阎,知民事之囏难。”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6).有关民法的。如: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 宋 苏轼 《答宋寺丞书》:“至於吏道、法令、民事、簿书、期会,尤非所长,素又不喜从事於此。”《宋书·百官志上》:“司徒,一人,掌民事。”
(3).指力役之事。《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 孔 传:“无轻为力役之事。”
(4).指农事。《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而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文选·张衡〈东京赋〉》:“日月会於龙狵,恤民事之劳疚。因体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薛综 注:“谓田事毕,休民力、息勤劳也。”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汉书·循吏传序》:“及至 孝宣 ,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閭阎,知民事之囏难。”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6).有关民法的。如: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 ——《漢語大詞典》
冥烦(冥煩)míng fán
(1).犹冥顽,不明事理。《礼记·哀公问》:“公曰:‘寡人憃愚冥烦,子志之心也。’” 郑玄 注:“言不能明理此事。”
(2).谓无限烦恼。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宋 欧阳修 《和子履游泗上雍家园》诗:“高篇絶景两不及,久之想像空冥烦。” ——《漢語大詞典》
(2).谓无限烦恼。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宋 欧阳修 《和子履游泗上雍家园》诗:“高篇絶景两不及,久之想像空冥烦。” ——《漢語大詞典》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却是
还是 ——《整理自网络》
诗人(詩人)shī rén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范鲁公 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2).写诗的作家。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 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 《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 陶徵士 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 摩詰 、 昌黎 、 梦得 、 圣俞 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漢語大詞典》
得句 de jù
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