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颠杨仆墨底苏张,推挽时君可帝王。

方回元代〕《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

颠杨仆墨底苏张,推挽时君可帝王。
轲死不传今再见,一时无数起臧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苏张推挽时君帝王

颠 ( 顛 ) diān
颠 [ diān ]
  1. 头顶:华~。
  2. 最高最初的部分:~末(本末)。山~。
  3. 倾倒,跌:~沛。~倒(dǎo )。~踬。~覆。~扑不破。
  4. 上下跳动:~簸。
  5. 古同“”,精神错乱。
杨 ( 楊 ) yáng
杨 [ yáng ]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 姓。
仆 ( 僕 ) pū/pú《國語辭典》

仆 [ pū ]

  1. 跌倒而伏在地上。《漢書·卷四七·梁孝王傳》:「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
  2. 傾倒、橫陳。唐·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或立或仆。」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仆 [ ​fù ]

  1. (一)​之又音。
墨 mò《國語辭典》

墨 [ mò ]

  1. 书画用的黑色颜料。如:「石墨」、「笔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
  2. 书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墨」、「红墨」。
  3. 文字、文章或知识。如:「胸无点墨」、「惜墨如金」、「舞文弄墨」。
  4. 字画的代称。如:「墨宝」。宋·欧阳修〈唐颜鲁公法帖〉:「此本墨迹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5. 古代肉刑之一。在罪人脸上刺刻染墨。《书经·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汉·孔安国·传:「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
  6. 墨家的简称。如:「儒墨」。《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7. 姓。如战国时宋国有墨翟。
  1. 黑色如墨的。如:「墨菊」、「墨绿」。《孟子·滕文公上》:「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2. 贪污的。如:「墨吏」。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1.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2.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3.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4.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5.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1.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1.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1.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苏张(蘇張)sū zhāng
(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班固 《奕旨》:“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
(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新唐书·苏颋传》:“自 景龙 后,与 张説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  ——《漢語大詞典》
推挽(推輓)tuī wǎn
亦作“ 推挽 ”。
(1).前牵后推,使物体向前。后泛指搬运,运输。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问之,乃车头 洪仁 别业也,本推輓长夫,不十年即至此。”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考 尧 时九州贡道,已有沿海逾陆之文,不惮推挽,转折以达之。”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如 陕西 民兵,由 潼关 抵 陕州 ,所经道路,民间欢迎供济,且在山上推挽巨石以助战。”
(2).引荐,荐举。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曾鲁公 ﹞自此参大政,再登宰席,一时寮旧无在者,深有推輓意,而先人故倦游,但欲庙令以俟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想见古人声应气求,后先推挽之盛。”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五三:“自 李东阳 主持文场以后,奖掖后进,推挽才秀,一时出其门者甚众。”
见“ 推輓 ”。  ——《漢語大詞典》
时君(時君)shí jūn
(1).当时或当代的君主。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夫渊源正大之理,不於事物而达之,则 孔 孟 之学真迂阔矣,非时君不用之罪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苏 氏此説虽主为时君用人而言,非正为此书而发。”
(2).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称时君者,龟也。”  ——《漢語大詞典》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帝王 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