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盗贼猖狂兵革沸,谁怜此老苦中甘。

方回元代〕《别秀亭五首

醉翁亭记四时乐,我乐谓何宁不惭。
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
邦人解学推敲势,野叟时同尔汝谈。
盗贼猖狂兵革沸,谁怜此老苦中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盗贼猖狂兵革中甘

盗贼(盜賊)dào zéi
(1).劫夺和偷窃财物的人。《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刑职,以詰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荀子·君道》:“禁盗贼,除姦邪。” 杨倞 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今俗称强取曰盗,私偷曰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俺这犬吠柴门和月待黄昏,只除是盗贼不敢来相近。”
(2).指抢劫偷窃的行为。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饥饉因仍,盗贼仓卒,閭落焚燔,城市剽拂。”
(3).对反叛者的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 关中 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宋 陆游 《董逃行·读古乐府拟作》:“ 汉 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4).指外族入侵者。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臣伏惟 松潘 诸军自屯镇以来,於今相继百十餘年,竟未闻盗贼(指 吐蕃 )大侵而有尺寸之效。”《明史·杨继盛传》:“盗贼(指 俺答 )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漢語大詞典》
猖狂 chāng kuáng
(1).谓随心所欲,无所束缚。《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成玄英 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幼性猖狂,因顽慕勇,释担受书,废耕学文。” 明 唐寅 《烟波钓叟歌》:“芦花荡里醉眠时,就解蓑衣作衾枕;撑开老眼恣猖狂,仰视青天大如饼。”
(2).指清虚以自守的境界。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独坐寻《周易》,清晨咏《老》《庄》;此中因悟道,无问入猖狂。”
(3).狂妄而放肆。 汉 扬雄 《赵充国颂》:“明灵惟 宣 ,戎有 先零 。 先零 猖狂,侵 汉 西疆。”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躯;猖狂之徒,聆圣泽而悛性。”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 軾 也西南之匹夫……翰林 欧阳公 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是以輒进説於左右。”《红楼梦》第五回:“子係 中山 狼,得志便猖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不管敌机多么猖狂,公路上的车辆照旧扬着飞尘不绝地驰骋。”
(4).形容思想、感情、文章气势激荡奔放。 晋 陶潜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逯钦立 注:“猖狂,情怀激动。” 唐 柳宗元 《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 雄 之遣言措意,颇短局滞澁,不若 退之 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 韩 柳 是好友,又互相了解彼此的造诣, 柳 称 韩 文‘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所谓猖狂云云,就是 韩愈 兴儒反佛,理直气壮,表现阳刚爽朗,文章雄伟的气象。”
(5).形容气势猛烈。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颶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烟迷城市,火燎楼臺……斑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鬚;緑髮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
(6).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夫差传》:“ 吴王 率羣臣遁去,昼驰夜走,三日三夕达於 秦餘杭山 ,胸中愁忧,目视茫茫,行步猖狂,腹馁口饥。” 宋 叶适 《宿觉庵记》:“盖世有畏日暮,疾走猖狂而迷惑者,然犹反顾不已。”  ——《漢語大詞典》
兵革 bīng gé
(1).兵器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 孔颖达 疏:“是国家防卫之器。”《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宋 陈亮 《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陈书·虞寄传》:“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 宋 苏轼 《策略一》:“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 崇禎 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中国 ,干戈之国也。统览数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载不见兵革者殆希。”  ——《漢語大詞典》
沸 fèi《國語辭典》

沸 [ fèi ]

  1. 液体受热而产生气泡、上下翻滚。如:「滚沸」、「沸腾」。《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2. 水沫激荡。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一:「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3. 动荡。唐·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干戈。」
  4. 喧闹。宋·陆游〈丁酉上元〉诗:「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1. 热度极高或向上涌动的。如:「沸汤」、「沸泉」、「沸水」。
  2. 嘈杂的。宋·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词:「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
  1. 滚烫的液体。《荀子·议兵》:「以卵击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

沸 [ fú ]

  1. 参见「[[沸沸]]」条。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1.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2.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3.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4.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2.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3.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4.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5.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1.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2. 很、極。如:「老遠」、「老早」。
  1.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2.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中甘
洛阳伽蓝记赵郡李才问颍川荀子文曰荀生住何处对曰仆住中甘里才曰何为住城南子文曰国阳胜地卿何怪焉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