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钟山(鍾山)zhōng shān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嵩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漢語大詞典》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嵩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遗 ( 遺 ) yí
遗 [ yí ]
- 丢失:~失。~落。
- 漏掉:~忘。~漏。
-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
-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
-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
-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
- 抛弃:~弃。
瘗 ( 瘞 ) yì
瘗 [ yì ]
- ◎ 掩埋,埋葬:~埋。~藏(cáng )(殉葬的金玉器物)。~玉埋香(旧指美女死去)。
漾 yàng《國語辭典》
漾 [ yàng ]
副- 水波摇动的样子。如:「荡漾」。南朝梁·简文帝〈述羁赋〉:「云嵯峨而出岫,江摇漾而生风。」
- 摇动船只。唐·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 抛掷。《董西厢·卷三》:「待漾下,又瞻仰;道忘了,是口强,难割舍我儿模样。」《水浒传·第八一回》:「两边都已会意,燕青便把索来漾将过去。」
- 液体满而溢出。如:「漾奶」、「漾酸水」。
- 水流悠长。《文选·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 河川名。即漾水。源出大陆地区陕西省宁羌县北幡冢山,为汉水的上游。
这 ( 這 ) zhè/zhèi
这 [ zhè ]
- 代词,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里。~些。~个。~样。
- 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他~就来。
- ◎ “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点儿。~些年。
江中
史记伍子胥传吴王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中因命曰胥山
又黥布传布己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汉书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范吴志全琮传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 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𢃄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南史韦鼎传兄昂于京口战死鼎负尸出寄于中兴寺求棺无所得鼎哀愤恸哭忽见江中有物流至鼎所窃异之往视乃新棺也因以充敛所唐书食货志私钱犯法日蕃有以舟筏铸江中者诏 在纳恶钱而奸亦不息宋史王德传德渡采石俊督军继之宿江中德曰明旦当会食历阳已而夜拔和州晨迎俊入敌退保昭关元史世祖纪大军次丁家洲战船蔽江而下宋贾似道分遣步帅孙虎臣及督府节制军马刘义集兵船于江之南北岸似道与淮西制置使夏贵将后军战船二千五百馀艘横亘江中翌日巴延命左右翼万户率骑兵夹岸而进继命举巨炮击之宋兵阵动夏贵先遁似道错愕失措鸣钲斥诸军散宋兵遂大溃 吕览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流淮南子荆有佽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至于中 阳侯之波两蛟夹绕其船佽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佽非瞑目勃然攘臂拔剑曰勇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弃剑而已余有奚爱焉赴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风涛毕除荆爵为执圭异崔护日五色赋仰其众色比河上之荣光徵彼谣言 江中之萍实 卢纶夜泊金陵诗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江刘禹锡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绿杨荫中 沙屿明 皎然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诗见山顶下 ——《骈字类编》
又黥布传布己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汉书武帝纪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范吴志全琮传黄武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 督诸将拒之军营相望敌数以轻船钞击琮常𢃄甲仗兵伺候不休顷之敌数千人出江中琮击破之枭其将军尹卢 南史韦鼎传兄昂于京口战死鼎负尸出寄于中兴寺求棺无所得鼎哀愤恸哭忽见江中有物流至鼎所窃异之往视乃新棺也因以充敛所唐书食货志私钱犯法日蕃有以舟筏铸江中者诏 在纳恶钱而奸亦不息宋史王德传德渡采石俊督军继之宿江中德曰明旦当会食历阳已而夜拔和州晨迎俊入敌退保昭关元史世祖纪大军次丁家洲战船蔽江而下宋贾似道分遣步帅孙虎臣及督府节制军马刘义集兵船于江之南北岸似道与淮西制置使夏贵将后军战船二千五百馀艘横亘江中翌日巴延命左右翼万户率骑兵夹岸而进继命举巨炮击之宋兵阵动夏贵先遁似道错愕失措鸣钲斥诸军散宋兵遂大溃 吕览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流淮南子荆有佽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至于中 阳侯之波两蛟夹绕其船佽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佽非瞑目勃然攘臂拔剑曰勇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弃剑而已余有奚爱焉赴江刺蛟遂断其头船中人尽活风涛毕除荆爵为执圭异崔护日五色赋仰其众色比河上之荣光徵彼谣言 江中之萍实 卢纶夜泊金陵诗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江刘禹锡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郊外绿杨荫中 沙屿明 皎然界石守风望天竺灵隐二寺诗见山顶下 ——《骈字类编》
泠 líng《國語辭典》
泠 [ líng ]
形- 清澈、明净。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
- 声音清越。《文选·陆机·文赋》:「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唐·李郢〈江亭春霁〉诗:「金磬泠泠水南寺,上方僧室翠微连。」
- 清和、柔和。《吕氏春秋·士容论·任地》:「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
- 以演戏为职业的人。如:「泠人」。通「伶」。
- 姓。如周代有泠州鸠。
- 了然悟解。《淮南子·修务》:「受教一言,精神晓泠。」汉·高诱·注:「晓,明;泠,犹了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