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庾子山,北齐颜之推。
六籍讨雅奥,百家穷怪奇。
江沱马尘合,毛釐无所施。
不自我后先,逢此泽火时。
固已殛来恶,尚乃存微箕。
黼哻裸于京,越吟亦凄其。
冠冕垂缨紞,履屦饰纯綦。
褒博士服制,揖让公食仪。
前辈略已尽,后进渐不知。
老夫愧每生,骨立双鬓丝。
十年日夜醉,万里南北驰。
休官此山中,可与语者谁。
堂堂朱荆州,遗恨浮鸱夷。
有甥何其贤,酷似刘牢之,
贞元旧朝士,顾肯文学为。
出蜀赋八阵,游吴歌五噫。
酹月客星阁,吟风桐川湄。
湖海有此士,始见诗人诗。
惜往节谊鲜,叹今文献衰。
论议吐一二,已觉余子卑。
宇宙不一姓,牛山空涟洏。
后周庾子山,北齐颜之推。
斯文天未泯,终古清名垂。
年可里社老,行中乡党师。
书痴俗所晒,各且教其儿。
虎头诧肉食,宁当朵吾颐。
江沱马尘合,毛釐无所施。
不自我后先,逢此泽火时。
固已殛来恶,尚乃存微箕。
黼哻裸于京,越吟亦凄其。
冠冕垂缨紞,履屦饰纯綦。
褒博士服制,揖让公食仪。
前辈略已尽,后进渐不知。
老夫愧每生,骨立双鬓丝。
十年日夜醉,万里南北驰。
休官此山中,可与语者谁。
堂堂朱荆州,遗恨浮鸱夷。
有甥何其贤,酷似刘牢之,
贞元旧朝士,顾肯文学为。
出蜀赋八阵,游吴歌五噫。
酹月客星阁,吟风桐川湄。
湖海有此士,始见诗人诗。
惜往节谊鲜,叹今文献衰。
论议吐一二,已觉余子卑。
宇宙不一姓,牛山空涟洏。
后周庾子山,北齐颜之推。
斯文天未泯,终古清名垂。
年可里社老,行中乡党师。
书痴俗所晒,各且教其儿。
虎头诧肉食,宁当朵吾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后周(後周)hòu zhōu
(1).朝代名。 北朝 之一。 宇文觉 灭 西魏 称帝,国号 周 ,史称 北周 或 后周 (公元557年-581年)。
(2).朝代名 五代 之一。 后汉 邺都 留守 郭威 灭 后汉 称帝,国号 周 ,史称 后周 (公元951年-960年)。《资治通鉴·后周纪一》 胡三省 注:“ 郭 之得姓本於 周 ,故建国号曰 周 ,《通鑑》因谓之 后周 。” ——《漢語大詞典》
(2).朝代名 五代 之一。 后汉 邺都 留守 郭威 灭 后汉 称帝,国号 周 ,史称 后周 (公元951年-960年)。《资治通鉴·后周纪一》 胡三省 注:“ 郭 之得姓本於 周 ,故建国号曰 周 ,《通鑑》因谓之 后周 。” ——《漢語大詞典》
庾 yǔ《國語辭典》
庾 [ yǔ ]
名- 没有顶盖、露天的谷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汉·毛亨·传:「露积曰庾。」《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 量词。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相当于十六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晋·杜预·注:「庾,十六斗。」《论语·雍也》:「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 姓。如北周时有庾信。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北齐(北齊)běi qí
朝代名。 北朝 之一。公元550年 高欢 子 高洋 取代 东魏 ,自立为帝,国号 齐 ,都 邺 (今 河北 临漳 西)。为与 南朝 齐 相别,史称 北齐 。据有今 河北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及 辽宁 省西部。公元577年为 北周 所灭。历六帝,二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 色彩:~料。五~六色。
- 姓。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动-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 除去。如:「推陈出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