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全天所赋无遗憾,端复真修地下文。

方回元代〕《闻汪翔甫八月十日卒去曹元会五月三日之报仅

甫作诗为两翁寿,岂虞相继骇予闻。
八旬已过太公望,一旦俱为冥漠君。
场屋少时尝张王,兵戈晚岁忽纷纭。
全天所赋无遗憾,端复真修地下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全天无遗真修地下

全天 quán tiān
(1).保全天性与生命。《吕氏春秋·本生》:“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高诱 注:“全,犹顺也;天,性也。” 陈奇猷 校释:“天,指天所赋於人者,即天性与生命。”
(2).整个天空。 元 房皥 《辛卯生朝呈郭周卿段复之》诗:“瓮面醯鸡积有年,近来雾豁见全天。”
(3).整天。如:上星期天他全天在单位里加班。  ——《漢語大詞典》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1.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2.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3.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4.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5.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6.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1.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1.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1.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铺陈,分布。
无遗(無遺)wú yí
没有脱漏或馀留。《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兼爱而亲之……如此则众亲上乡意,从事胜任矣,故曰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此亦《春秋》之义,善无遗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明年, 懿宗 崩。京兆尹 薛逢 毁之(佛骨)无遗。” 周恩来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 美国 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已经遭到可耻的失败,它的侵略实质已经暴露无遗。”  ——《漢語大詞典》
憾 hàn《國語辭典》

憾 [ hàn ]

  1. 怨恨。《玉篇·心部》:「憾,恨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既還,知母撼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新唐書·卷一一七·劉褘之傳》:「子翼詈人,人都不憾。」
  1.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如:「缺憾」、「遺憾」、「抱憾而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猶有憾。」《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1. 悔恨的、不滿意的。如:「憾事」。
端 duān《國語辭典》

端 [ duān ]

  1.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如:「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 事物的起始。如:「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3. 项目、方面。如:「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4.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5.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6.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1.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1. 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2. 摆。如:「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1.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2.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真修 zhēn xiū
精诚修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对 章子厚 数语暗嘲,顿起 琼崖 祸祟,仍在京师寄住,还期浄土真修。”  ——《漢語大詞典》
地下 dì xià
(1).地面以下;地层内部。《史记·大宛列传》:“其东水东流,注 盐泽 , 盐泽 潜行地下,其南则 河 源出焉。”《汉书·贡禹传》:“及众庶葬埋,皆虚地上,以实地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荆州炮》:“ 尹太守 乃於城中掘得大砲数十……按 康熙 中 顺承王 勒尔锦 守 荆州 ,闻 吴 逆至,踉蹌而归,盖当时所铸者,恐以资 吴 ,故埋瘞於地下。”
(2).谓政党、团体等处于非法、秘密活动状态。 胡愈之 《〈西行漫记〉中文重译本序》:“在这一时期,他( 埃德加·斯诺 )认识了 美国 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 史沫特莱 ,还和 鲁迅 、 宋庆龄 以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有所接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 上海 解放前一年,在地下时期,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3).指阴间。《吕氏春秋·直谏》:“ 夫差 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 子胥 於地下!’” 唐 杜甫 《怀旧》诗:“地下 苏司业 ,情亲独有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医》:“生不能扬名显亲,何以见老母地下乎!”
(4).地面上。《水浒传》第四一回:“ 宋江 听得,便挺身出去,跪在地下。”《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大家藉草就坐在地下。”《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自己便踱出店外看那些车夫吃饭,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餐虎咽。”  ——《漢語大詞典》
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1.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6.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1.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1.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2.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