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西冈(西冈)
唐 杜甫 甘林 舍舟越西冈,入林解我衣。
唐 徐铉 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 且共胜游消永日,西冈风物近如何。
宋 欧阳修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 西冈夕阳路,不到又经年。 ——《骈字类编》
唐 徐铉 和钟郎中送朱先辈还京垂寄 且共胜游消永日,西冈风物近如何。
宋 欧阳修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世事纷然百态新,西冈一醉十三春。
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 西冈夕阳路,不到又经年。 ——《骈字类编》
李氏
左传肸之宗十一族疏或曰羊舌氏姓李名果有人盗羊而遗其头不敢不受而埋之后盗羊事发辞连李氏李氏掘羊头示之以明已不食唯识其舌存故号曰羊舌氏 ——《骈字类编》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五代 wǔ dài
(1).五个朝代。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礼记·祭法》:“此五代之所不变也。” 郑玄 注:“五代谓 黄帝 、 尧 、 舜 、 禹 、 汤 。”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2).五个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殷五代之纯熙,绍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个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评》“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覩前车之倾覆而不改於辙迹。”
(4).五个朝代。 唐 称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为五代,是为前五代。《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请修《五代史》。”注:“五代谓 梁 、 陈 、 齐 、 周 、 隋 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唐 张询古 《五代新説》,则 梁 、 陈 、 北齐 、 后周 及 隋 为五代也。”
(5).五个朝代。 宋 以后称后 梁 、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后周 为五代,是为后五代。《宋史·太祖纪三》:“五代诸侯跋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欧阳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也。” ——《漢語大詞典》
彩 cǎi《國語辭典》
彩 [ cǎi ]
名- 文章。《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 颜色、颜料。如:「五彩夺目」、「色彩」、「水彩」、「油彩」。
- 光华、光泽。唐·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诗:「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 赞美、夸奖的欢呼声。如:「喝倒彩」。《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那四面看的人,就海潮一般,喝了个连环大彩。」
- 奖。如:「头彩」、「摸彩」、「中彩」。
- 伤。如:「挂彩」。《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时三儿在旁边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著这回刀尖出彩。」
- 多种颜色的。如:「彩霞」、「彩衣」、「彩蝶」。
棒 bàng《國語辭典》
棒 [ bàng ]
名- 粗木棍。如:「木棒」、「球棒」。《魏书·卷七四·尒朱荣传》:「人马逼战,刀 不如棒。」
- 棒球比赛中依序上场的打击者,或接力赛跑轮番上阵的选手。如:「强棒」、「第一棒」、「第二棒」、「第四棒投手指定打击」。
- 引申为工作的传承或责任的替换。如:「交棒」、「接棒人」。
- 西藏早期宗教的俗称。为 Bon的音译。略似于中国的巫、道,所奉者为丹巴嘉饶(智者大师),分左右两派,棒属右派,近于喇嘛红教,以镇压妖魔、幻术为主。衣冠皆黑衣,故有黑教之称。当地人称为「棒」。也称为「崩薄」、「颇母」。
- 用棍子打。《北齐书·卷一二·孝成十二王传·瑯琊王俨传》:「其或迟违,则赤棒棒之。」
- 形容技术高、能力强。如:「他的书法写得真棒!」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尉 wèi/yù《國語辭典》
尉 [ wèi ]
名- 古代典獄及捕盜等官職多稱為「尉」。如:「廷尉」、「縣尉」。
- 現今軍階的名稱,在士官之上,校官之下。如:「上尉」、「中尉」、「少尉」。
- 安慰、安撫。《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恢所部擊,猶頗可得,以尉士大夫心。」《資治通鑑·卷九九·晉紀二十一·穆帝永和八年》:「謝尚不能撫尉張遇,遇怒,據許昌叛。」通「慰」。
尉 [ yù ]
名-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尉止。
金沙 jīn shā
(1).含有金子的沙砾。《文选·左思〈蜀都赋〉》:“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暉丽灼烁。” 刘逵 注:“ 永昌 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 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二:“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盖南、北 天山 金沙最富,淘者甚众,记不絶书。”
(2).井名。 唐 李商隐 《昭郡》诗:“绳烂 金沙井 ,松乾乳洞梯。” 冯浩 笺注:“《方舆胜览》:‘ 金沙井 在 平乐府 治东。’《平乐县志》:‘在 塘背庵 内。 唐 李义山 所咏也。近为僧填,不可復问。’”
(3).泉名。《元史·世祖纪七》:“赐 湖州 长兴县 金沙泉 名为 瑞应泉 。 金沙泉 不常出, 唐 时用此水造紫笋茶进贡。”
(4).借指泉水。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三:“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清 许承钦 《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眼界任澜翻。”
(5).见“ 金沙罗 ”。
(6).见“ 金砂 ”。
(7).见“ 金沙江 ”。 ——《漢語大詞典》
(2).井名。 唐 李商隐 《昭郡》诗:“绳烂 金沙井 ,松乾乳洞梯。” 冯浩 笺注:“《方舆胜览》:‘ 金沙井 在 平乐府 治东。’《平乐县志》:‘在 塘背庵 内。 唐 李义山 所咏也。近为僧填,不可復问。’”
(3).泉名。《元史·世祖纪七》:“赐 湖州 长兴县 金沙泉 名为 瑞应泉 。 金沙泉 不常出, 唐 时用此水造紫笋茶进贡。”
(4).借指泉水。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三:“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清 许承钦 《由来鹤桥登楼观趵突泉》诗:“槛外金沙玉蕊繁,谁开眼界任澜翻。”
(5).见“ 金沙罗 ”。
(6).见“ 金砂 ”。
(7).见“ 金沙江 ”。 ——《漢語大詞典》
津 jīn《國語辭典》
津 [ jīn ]
名- 渡口。《論語·微子》:「使子路問津焉。」唐·王昌齡〈沙苑南渡頭〉詩:「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
- 交通要道。《宋書·卷一·武帝紀上》:「時議者謂宜分兵守諸津要。」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則今日過關津,度州郡,沒揣的逢他敵人。」
- 水、汁液。南朝梁·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詩〉:「滄浪有時濁,清濟涸無津。」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露菊傾津,嗣南商之逸興。」
- 口水。如:「生津止渴」。
- 大陸地區天津市的簡稱。如:「津浦鐵路」。
- 滋潤。《西京雜記·卷五》:「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