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嗟今之人我未识,可鲁阳虎宋华督。

方回元代〕《次韵赠仇二近

如池之酒如林肉,不与寒士作厦屋。
马畜弥山金满堂,此但可以骇愚俗。
得时引类上云霄,失势举族填沟渎。
曾不若仇翁方叟两穷交,相与坦荡忘边幅。
知我无钱借书令我典,至今市井小儿相指目。
嗟今之人我未识,可鲁阳虎宋华督。
屈心抑志谅未能,及物济人非不欲。
古人胸次一相知,刘文叔忘其腹,
严子陵忘其足。后之君子若自求福,
考槃遁肥远匪辱。檀道济号为万里之长城,
何似陶元亮醉卧一篱菊。危途所至太行坂,
深坑莫测沃焦谷。我将归老紫阳山,
尚恐乌大夫之马币聘温生洛之南,聘石生洛之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人我鲁阳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1.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1.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1.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1. (一)​之又音。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人我 rén wǒ
(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鲁阳(魯陽)lǔ yáng
(1).指 鲁阳公 。 战国 时 楚 鲁阳邑 公,传说为挥戈使太阳返回的英雄。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四:“愧无 鲁阳 德,迴日向三舍。” 唐 李白 《日出入行》:“ 鲁阳 何德,驻景挥戈?” 谭作民 《噩梦》诗:“振臂一挥心胆豪,十万横磨 鲁阳 勇。”亦作“ 鲁阳子 ”。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一:“世无 鲁阳子 ,坐惜朱颜衰。”参见“ 鲁阳挥戈 ”。
(2).古地名。今 河南省 鲁山县 。《汉书·地理志上》:“ 南阳郡 : 鲁阳 ,有 鲁山 。古 鲁县 。” 颜师古 注:“即《淮南》所云 鲁阳公 与 韩 战,日反三舍者也。”
(3).复姓。 春秋 楚 公族有 鲁阳 氏。见 汉 王符 《潜夫论·志姓氏》。  ——《漢語大詞典》
虎 hǔ《國語辭典》

虎 [ hǔ ]

  1. 動物名。哺乳類食肉目貓科。形似貓,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俗稱為「老虎」。
  2. 姓。如漢代有虎旗。
  1. 威武勇猛。如:「虎將」、「龍兄虎弟」、「虎父無犬子」。《詩經·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後漢書·卷八四·烈女傳·董祀妻傳》:「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

虎 [ hū ]

  1. 參見「馬馬虎虎 」條。
宋 sòng《國語辭典》

宋 [ sòng ]

  1. 国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约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
  2. 朝代名:➊ ​ 参见「[[刘宋]]」条。➋ ​ 参见「宋朝 」条。
  3. 姓。如战国时代楚国有宋玉。
华 ( 華 ) huá/huà/huā
华 [ huá ]
  1. 美丽而有光彩的:~丽。~艳。~彩。~贵。~章。~表(亦称“桓表”)。~盖。
  2. 精英:精~。含英咀(jǔ)~。
  3. 开花:~而不实。春~秋实。
  4. 繁盛:繁~。荣~富贵。
  5. 奢侈:浮~。奢~。
  6. 指中国或汉族:~夏。中~。~裔。~胄( ➊ 华夏的后裔; ➋ 贵族的后裔)。~工。
  7. 敬辞,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翰(称人书信)。~诞(称人生日)。~居(称人住宅)。
  8. 头发花白:~发(fà)。~颠(指年老)。
  9. 指时光:年~。韶~。
华 [ huà ]
  1. 〔~山〕山名,五岳中的西岳,在中国陕西省。
  2. 姓。
华 [ huā ]
  1. 同“花”,花朵。
督 dū《國語辭典》

督 [ dū ]

  1. 监察、考核、审视。如:「监督」、「督导」、「督战」。《管子·心术上》:「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唐·尹知章·注:「督,察也。谓以法察事。」
  2. 催促。如:「督促」。《后汉书·卷三五·张纯传》:「督委输,监诸将营。」唐·章怀太子·注:「督,促也。」
  3. 责备。如:「督过」。汉·王充《论衡·寒温》:「父子相怒,夫妻相督。」
  1. 大将。《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唐·章怀太子·注:「督,谓大将。」《三国志·卷三五·诸葛亮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 职官名。具监察及指挥权责的官员。如:「监督」、「都督」、「总督」。
  3. 中医上指人体的奇经八脉之一。是阳经经脉的总纲。
  4.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督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