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六位六爻画,分明如六人。

方回元代〕《偶读易兑卦衍朋友之义送历阳广文倪耕道应渊

易象丽泽兑,朋友以讲习。
设官为之师,义取互相益。
六位六爻画,分明如六人。
君子不可疏,小人不可亲。
初以刚居一,不与四为应。
和兑未有疑,吉士故可信。
二以刚居中,承三其人柔。
孚兑内不感,有吉无悔尤。
六三柔失位,其凶曰来兑。
来兑欲媚我,妄说政可外。
九以刚居四,六处三五间。
商度久乃决,在恶三之奸。
五象师之位,刚德既中正。
上比六见剥,愿勿信彼佞。
极说不知已,引三之柔类。
此道未光大,正人所遐弃。
一令而民说,燮调奠乾坤。
一言朋友说,师道亦云尊。
大哉说之道,惟以刚为主。
师友相与间,柔佞谨勿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六位六爻分明六人

六位 liù wèi
(1).《易》卦之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孔颖达 疏:“以所居上下言之,故谓之六位也。”《易·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韩康伯 注:“六位,爻所处之位也。”《文选·王屮〈头陁寺碑文〉》:“谈阴阳者,亦研几於六位。” 唐 陆龟蒙 《幽居赋》:“神交六位,方为卖卜之人。”参见“ 六爻 ”。
(2).谓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成玄英 疏:“六位,君臣父子夫妇也,亦言父母兄弟夫妻。”《南史·宋纪上》:“ 桓玄 肆僭,滔天泯 夏 ,拔本塞源,颠蹶六位。”  ——《漢語大詞典》
六爻 liù yáo
《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爻分阴阳,“-”为阳爻,称九;“--”为阴爻,称六。每卦六爻,自下而上数: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易·繫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孔颖达 疏:“言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后因以指占卜。 明 谢谠 《四喜记·琼英闺闷》:“梦短欹孤枕,忧多问六爻。” 清 尹会一 《上车轩先生书》之四:“敬以揆百务之几,谦以收六爻之吉耳。”  ——《漢語大詞典》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
分明 fēn míng
(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寳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
(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
(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
(4).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5).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六人
诗番维司徒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笺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是以疾焉皇父则为之端首并擅群职故但目以卿士云疏六人之中虽官有尊卑而此六人之权宠相连是以疾焉寇礼记檀弓见五人下人又祭统见四人下 周礼司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 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生左传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 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陷又彘子以中军佐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 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己甚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六又见二乘下三公羊传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注 人为列六六 十六人法六律 孟子中次食六人作吕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 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疆此之谓全人 淮南子昔者苍颉作书容城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易林六人俱行各遗其囊黄鹄失珠无以为明愿又燕雀衔茅以生乎乳昆弟六人欢好孝弟各同心 和悦相乐廷云笈七签肾神六人司徒司空司命司录司隶校尉 尉卿也乘神龟之车驾六鲤鱼元白云气之盖堆小学绀珠辅相六人长孙嵩奚斤安同崔浩穆观丘
又见三品下 苏轼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六又左传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 汉书黥布传黥布六人也注六县名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