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十六度蓂荚新,两见焦头花巷人。

方回元代〕《三月二十九夜二更杭火焚花巷寿安坊至四月一

倾国倾城夸美色,千金万金供首饰。
武林城中花巷名,绍兴年前人未识。
亮死瓜洲再讲和,巷名一为栽花窠。
象珠翠玳玉笄外,紫紫红红裁绮罗。
是时永嘉有佳士,叹嗟花巷名太侈。
繁华渐盛古朴衰,书谓乡人非美事。
谁知骜集一朝非,妇鬟女髻弥芳菲。
冠梳簪珥向晓卖,百伪一真无关讥。
戊戌年冬十月十,爇此阛闠成瓦砾。
岂料郁攸再作崇,庚子春残小尽日。
一十六度蓂荚新,两见焦头花巷人。
买卖假花牟百利,坐此得罪于神明。
君不见九重一言轩轾易,头白纷纷无忌讳。
人人一朵牡丹春,四海太平呼万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十六度蓂荚两见焦头花巷

一十
汉书食货志次七分三铢曰幺钱一十  ——《骈字类编》
六度 liù dù
(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淮南子·时则训》:“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準,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準者,所以準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赠王山人》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于吾师之六度有合焉。”  ——《漢語大詞典》
蓂荚(蓂莢)míng jiá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历荚。《竹书纪年》卷上:“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歷荚。”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 唐 尧 观蓂荚以知月。” 唐 杜审言 《晦日宴游》诗:“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请问那几种祥瑞?[屈指介] 河 出图, 洛 出书……蓂荚发,芝草生。”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两见(两见)
宋 苏轼 次韵颜长道送傅倅 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  ——《骈字类编》
焦头(焦頭)jiāo tóu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漢語大詞典》
花巷
唐 薛能 早春书事 渠滥水泉花巷湿,日销冰雪柳营春。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