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陈言(陳言)chén yán
(1).陈旧的言词。 宋 王安石 《韩子》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而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此则所谓以题还题也。”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漢語大詞典》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漢語大詞典》
不用 bù yòng
(1).不听从;不采纳。《管子·小匡》:“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弟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
(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3).不为所用。《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4).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漢語大詞典》
(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3).不为所用。《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4).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漢語大詞典》
参同(參同)cān tóng
(1).验证合同。《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参同大块理,窥测知人心。”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漢語大詞典》
(2).共同参加。《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会 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謨之勋。” ——《漢語大詞典》
契 qì/qiè/xiè《國語辭典》
契 [ qì ]
动- 刻。如:「契刻」、「契舟求剑」。《诗经·大雅·绵》:「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
- 投合、切合。如:「相契」、「契合」。《新唐书·卷九三·李𪟝传》:「其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
- 刻出来的文字。如:「契文」、「殷契」。
- 合同、合约。如:「地契」、「房契」。《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 志趣相投的朋友。晋·陶渊明〈桃花源诗〉:「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唐·武元衡〈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诗:「松筠自古多年契,风月怀贤此夜心。」
契 [ xiè ]
名- 人名。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儿子,尧时为司徒,封于商。也作「偰」。
契 [ qiè ]
动- (一)2.之又音。
- 畏怯。通「怯」。参见「契需 」条。
祠 cí《國語辭典》
祠 [ cí ]
名- 春天的祭祀。《说文解字·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
- 供奉祖先或先贤烈士的地方。如:「祖祠」、「忠烈祠」。《红楼梦·第五三回》:「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著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
- 祭祀。《书经·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戊辰,进幸中山,遣使者祠北岳。」
法 fǎ《國語辭典》
法 [ fǎ ]
名- 律令。如:「法令」、「法律」。《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 制度。《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 范式、原则。如:「文法」、「语法」。
- 途径。如:「方法」、「办法」。
-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坛」。《五灯会元·卷六·谷山藏禅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方术、技巧。如:「道士作法」、「魔法」。
- 法国的简称。旧音ㄈㄚˋ fà。如:「中法战争」、「英法战争」。
- 姓。如汉代有法雄。
- 仿效。如:「效法」。《周易·系辞上》:「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 可为法则的。如:「法书」、「法帖」。
- 属于佛家的。如:「法衣」、「法号」。
法 [ fā ]
- 在「没法儿」、「想个法儿」等语词中的音读。
法 [ fá ]
- 参见「法子 」条。
何须(何須)hé xū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漢語大詞典》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律令 lǜ lìng
(1).法令。《史记·孝文本纪》:“请奉詔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纂修》:“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律以齐之於后。” 严复 《吴芝瑛传》:“且朝廷律令,固无不许掩瘞罪骸明文。”
(2).指一般的法则、规律。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惟以此奉答。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原来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如 陈炯明 之反动与 冯自由 之捣乱,便是这条定律下的例证。”
(3).道教称迅速善走的神。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 律令 是雷边捷鬼,学者岂不知之,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走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又飞符一道,差那 律令大神 ,逕到 雷神 处投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雷部鬼 律令 行最疾,何不遣取?” ——《漢語大詞典》
(2).指一般的法则、规律。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惟以此奉答。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今生则一之。”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原来社会科学的律令,确不是妙想的玄谈,我们看看最近的事实,如 陈炯明 之反动与 冯自由 之捣乱,便是这条定律下的例证。”
(3).道教称迅速善走的神。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 律令 是雷边捷鬼,学者岂不知之,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故云如此鬼之疾走也。”《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又飞符一道,差那 律令大神 ,逕到 雷神 处投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雷部鬼 律令 行最疾,何不遣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