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穷老情怀恶,因君得暂开。

方回元代〕《喜刘元煇至二首

诗翁今雨来,同步上荒台。
草死元藏药,花穷始到梅。
南方酣战急,北陆苦寒催。
穷老情怀恶,因君得暂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穷老情怀

穷老(窮老)qióng lǎo
(1).贫困而年老。《汉书·游侠传·楼护》:“ 吕公 以故旧穷老託身於我,义当奉养。”《三国志·魏志·王朗传》:“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餧饿之殍。”
(2).指穷困的老人。 唐 储光羲 《野田黄雀行》:“穷老一頽舍,枣多桑树稀。”
(3).终老;到老。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唐 元结 《〈箧中集〉序》:“ 吴兴 沈千运 独挺於流俗之中,强攘於已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餘年。”  ——《漢語大詞典》
情怀(情懷)qíng huái
(1).心情。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 唐 杜甫 《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扫愁箒扫不了我鬱闷情怀。”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2).情趣;兴致。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不料 刘霞裳 和云:‘ 刘郎 去后情怀减,不肯红粧直到今。’”
(3).犹胸怀。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就是你毕生的高尚情怀。”  ——《漢語大詞典》
恶 ( 惡 ) è/wù/ě/wū
恶 [ è ]
  1. 不好:~感。~果。~劣。~名。丑~。
  2. 凶狠:~霸。~棍。险~。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恶 [ wù ]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恶 [ ě ]
  1.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恶 [ wū ]
  1. 古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1.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2.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3.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1.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2.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3.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1.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暂 ( 暫 ) zàn
暂 [ zàn ]
  1. 不久,短时间:~时。~且。~缓。~停。~行办法。
  2. 猝然。
  3. 始,初:“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