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公文化民,公武御侮。

富弼宋代〕《定州阅古堂

朔方之兵,劲于九土。
尤劲而要,粤惟定武。
兵劲在驭,用则羆虎。
失驭而劲,骄不可举。
曰保曰贝,闭壁连阻。
武爵新守,束手就虜。
皇帝日噫,汝武曷取。
有敝必革,以儒于抚。
公来帅定,始以威怒。
有兵悍横,一用于斧,
连营怛之,胸粟腰伛。
既懼而教,如餔如乳。
以剌以射,以鉦以鼓。
无一不若,师师旅旅。
列城自剌,靡不和附。
阴沴为梗,降此大雨。
大河破洩,在河之浒。
民被黯墊,田入莽污。
流离荡析,不得其所。
公慼日吁,予敢宁处。
迺大招来,迺大保聚,
乃营帛粟,寒衣饥茹。
民归而安,水下孰御。
强弱死生,由公复虑。
曰义曰仁,震肃春煦。
合和蒸天,天顺以序。
公境独稔,爰麦爰黍。
公俗独乐,夫耕妇杼。
人虽曰康,公亦奚豫。
谓此一方,民与兵具。
务剧任重,稽古其裕。
人皆谓公,与古为伍。
公文化民,公武御侮。
何思古人,公不自许。
遂择奇匠,绘于堂宇。
列其行事,指掌可数。
前有古有,在我门户。
后有来者,依我墙堵。
斯堂勿坏,有堂有故,
堂之不存,来者曷睹。
宠乎焕乎,千载是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公文化民御侮

公文 gōng wén
(1).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苞苴盈於门庭,聘问交於道路,书记繁於公文,私务众於官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輒白 曹公 ,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径来 湖南 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来寻 崔寧 和 秀秀 。”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内高声禀介﹞ 湖广 宣抚使衙门,有公文投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说。”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
化民 huà mín
教化百姓。《礼记·学记》:“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三:“若后世作乐,只是做词调,於民俗风化,絶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  ——《漢語大詞典》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武 wǔ《國語辭典》

武 [ wǔ ]

  1. 战斗、军事、暴力等事。相对于文而言。如:「动武」、「比武」、「整军经武」、「文武双全」。《孙子·行军》:「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2. 足迹。《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楚辞·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3.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武,奏大武也。」指周公所作歌颂武王武功之诗。首章二句为:「于皇武王,无竞维烈。」于,音乌,叹词。皇,大也。无竞维烈,言其功业人莫与竞也。
  4. 姓。如汉代有武臣。
  1. 与军事、战斗有关的。如:「武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2. 勇猛、威风。如:「勇武」、「威武」、「神武」、「英武」、「孔武有力」。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
御侮(禦侮)yù wǔ
(1).谓抵御外侮。《孔丛子·论书》:“自吾得 由 也,恶言不至於门,是非御侮乎!”《周书·魏玄传》:“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衝,足方驾于前烈。”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衝御侮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我们要积极提倡民族统一战线,来抢救我们的国家,要全国团结御侮,一致对外。”
(2).指武臣。《诗·大雅·緜》:“予曰有御侮。” 毛 传:“武臣折衝曰御侮。” 孔颖达 疏:“御侮者,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衝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也。”《汉书·王莽传中》:“故尚书令 唐林 为胥附,博士 李充 为犇走,諫大夫 赵襄 为先后,中郎将 廉丹 为御侮,是为四友。”《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且虚饰宠章,委成御侮。” 吕延济 注:“宠章,谓封侯也。御侮,谓为驃骑。” 宋 苏轼 《赐王文郁银绢奖谕敕书》:“汝以御侮之才,当专城之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