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炉中,文火烁,十二时中惟守一。

吕岩唐代〕《敲爻歌

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
纵横逆顺没遮栏, 静则无为动是色。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断淫欲。
行歌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
只因花酒误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沈。
犯淫坏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
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
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
到此乡,非常客,姹女婴儿生喜乐。
洞中常采四时花,时花结就长生药。
长生药,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
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直万金。
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是祖宗。
附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莱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
口口相传不记文,须得灵根骨髓坚。
坚骨髓,炼灵根,片片桃花洞里春。
七七白虎双双养,八八青龙总一斤。
真父母,送元宫,木母金公性本温。
十二宫中蟾魄现,时时地魄降天魂。
铅初就,汞初生,玉炉金鼎未经烹。
一夫一妇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
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铅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铅一处烹。
烹炼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
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岂离铅。
铅生汞,汞生铅,夺得乾坤造化权。
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
性须空,意要专,莫遣猿猴取次攀。
花露初开切忌触,锁居上釜勿抽添。
玉炉中,文火烁,十二时中惟守一。
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气若行,真火炼,莫使玄珠离宝殿。
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消息火,刀圭变,大地黄芽都长遍。
五行数内一阳生,二十四气排珠宴。
火足数,药方成,便有龙吟虎啸声。
三铅只得一铅就,金果仙芽未现形。
再安炉,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
日精才现月华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龙汞结,虎铅成,咫尺蓬莱只一程。
坤铅乾汞金丹祖,龙铅虎汞最通灵。
达此理,道方成,三万神龙护水晶。
守时定日明符刻,专心惟在意虔诚。
黑铅过,采清真,一阵交锋定太平。
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
天神佑,地祇迎,混合乾坤日月精。
虎啸一声龙出窟,鸾飞凤舞出金城。
朱砂配,水银停,一派红霞列太清。
铅池迸出金光现,汞火流珠入帝京。
龙虎媾,外持盈,走圣飞灵在宝瓶。
一时辰内金丹就,上朝金阙紫云生。
仙桃熟。摘取饵,万化来朝天地喜。
斋戒等候一阳生,便进周天参同理。
参同理,炼金丹,水火薰蒸透百关。
养胎十月神丹结,男子怀胎岂等闲。
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
结成一块紫金丸,变化飞腾天地久。
丹入腹,非寻常,阴阳剥尽化纯阳。
飞升羽化三清客,各遂功成达上苍。
三清客,驾琼舆,跨凤腾霄入太虚。
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太虚之上修真士,朗朗圆成一物无。
一物无,唯显道,五方透出真人貌。
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宫内传真诰。
传真诰,话幽情,只是真铅炼汞精。
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点枯骨,立成形,信道天梯似掌平。
九祖先灵得超脱,谁羡繁华贵与荣。
寻烈士,觅贤才,同安炉鼎化凡胎。
若是悭财并惜宝,千万神仙不肯来。
修真士,不妄说,妄说一句天公折。
万劫尘沙道不成,七窍眼睛皆迸血。
贫穷子,发誓切,待把凡流尽提接。
同越蓬莱仙会中,凡景煎熬无了歇。
尘世短,更思量,洞里乾坤日月长。
坚志苦心三二载,百千万劫寿弥疆。
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水火蛟龙无损害,拍手天宫笑一场。
这些功,真奇妙,分付与人谁肯要。
愚徒死恋色和财,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择人,岂论高低富与贫。
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锉锐分。
嗔不除,憨不改,堕入轮回生死海。
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采。
名非贵,道极尊,圣圣贤贤显子孙。
腰间跨玉骑骄马,瞥见如同隙里尘。
隙里尘,石中火,何在留心为久计。
苦苦煎熬唤不回,夺利争名如鼎沸。
如鼎沸,永沈沦,失道迷真业所根。
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与君。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
三清路上少人行,畜类门前争入去。
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须守护。
若还缺一不芳菲,执著波查应失路。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
寿同天地一愚夫,权物家财无主柄。
性命双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驾法船。
生擒活捉蛟龙首,始知匠手不虚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炉文火十二时中守一

玉炉(玉爐,玉鑪)yù lú
亦作“ 玉鑪 ”。
(1).熏炉的美称。 唐 胡杲 《七老会》诗:“霜鬢不嫌杯酒兴,白头仍爱玉炉熏。” 后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玉鑪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裊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鈿。” 清 纳兰性德 《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2).道家炼丹炉。 唐 吕岩 《敲爻歌》:“铅初就,汞初生,玉炉金鼎未经烹。”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七:“摆撼乾坤金剑吼,烹煎日月玉炉红。”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文火 wén huǒ
煮东西时所用的小而缓的火。 唐 吕岩 《敲爻歌》:“玉炉中,文火烁,十二时中惟守一。” 宋 高似孙 《纬略》卷十一:“ 顾况 《茶论》曰:‘煎以文火细烟,小鼎长泉。’”《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若用此香将文火慢慢的炙起来,无论你醉到怎样田地,都能復活。” 清 秋瑾 《看护学教程》第一章:“肉羹汁者,用牛肉、豚肉二十两,一升六合之水,以文火徐煮之,约二时顷,水面常有浮滓,掬去之后澄清,而用其上层最清之液,即肉羹汁也。”  ——《漢語大詞典》
烁 ( 爍 ) shuò
烁 [ shuò ]
     ◎ 光亮的样子:闪~。珠~晶莹。
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时中(時中)shí zhōng
儒家谓立身行事,合乎时宜,无过与不及。《易·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孔颖达 疏:“谓居蒙之时,人皆愿亨,若以亨道行之,于时则得中也。”《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孔颖达 疏:“谓喜怒不过节也。” 明 归有光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性善时中之论,义利王伯之辨, 孟子 之自任以道,非僭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时中,用也。所谓变易者,圣之权也。”
有时料中。《汉书·张良传》:“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1.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2.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3.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1.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3.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1.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2.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1.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2.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3.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1.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守一 shǒu yī
亦作“ 守壹 ”。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