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姹女气索,婴儿声寂。

孙思邈唐代〕《四言诗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
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洪炉烈火,烘焰翕赫。
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
婴儿声寂。透出两仪,丽于四极。壁立几多,马驰一驿。
宛其死矣,适然从革。恶黜善迁,情回性易。紫色内达,
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号曰中环,退藏于密。
雾散五内,川流百脉。骨变金植,颜驻玉泽。阳德乃敷,
阴功□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姹女气索婴儿

姹女 chà nǚ
亦作“奼女”。
(1).少女;美女。《后汉书·五行志一》:“ 河间 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 罗邺 《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 汉 曲入胡琴。”
(2).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彭晓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唐 刘禹锡 《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唐 陆龟蒙 《自遣》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婴儿,道教对铅之称。  ——《漢語大詞典》
气索(氣索)qì suǒ
(1).气息消失。指呼吸停止。 汉 桓谭 《新论·形神》:“灺犹人之耆老,齿堕髮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内外周遍,则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2).谓昏厥。《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丰 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及 宣王 奏诛 爽 ,住车闕下,与 丰 相闻, 丰 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3).勇气丧失,精神沮丧。《汉书·孙宝传》:“﹝ 侯文 ﹞怪 寳 气索,知其有故。”《新唐书·李勉传》:“ 希烈 自将攻 勉 , 勉 气索,婴守累月,援莫至。”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气索神沮不自振拔而无以应来学之求,师乃圆满充足,覃及於诸方矣。”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童懨懨,气索神荐,哀也波怜,莫怪妾忠言进諫。”  ——《漢語大詞典》
婴儿(嬰兒)yīng ér
(1).初生幼儿。《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竟陵 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 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婴儿生而导之言,稍长而教之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一边是刚刚出生的婴儿,独自在家里,也需要慈母的抚养。”
(2).泛指幼童。《战国策·秦策一》:“今 秦 妇人婴儿皆言 商君 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史记·高祖本纪》:“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当年悮作婴儿戏,追裂桐封旧券文。”
(3).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姹女。 唐 吕岩 《鄂渚悟道歌》:“或名龙,或名虎,或号婴儿并姹女。”《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寂 jì《國語辭典》

寂 [ jí ]

  1. 静。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元·张可久〈一 枝花·长天落彩霞套·梁州〉曲:「万籁寂,四山静。」
  2. 冷清、孤单。如:「孤寂」、「寂寥」、「寂寞」。
  1. 佛教称僧尼死亡为「寂」。如:「圆寂」。《景德传灯录·卷四·嵩岳慧安国师》:「偃身而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