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動-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携筇(携筇)
范成大诗低花妨□小携筇 ——《韵府拾遗 冬韵》
一到 yí dào
(1).到一次。 唐 刘禹锡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诗:“故池春又至,一到一伤情。”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朝来偶一到,又觉景特奇。”
(2).犹一来,一经来到。《朱子语类》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许地山 《别话》:“一到楼口,那脚步又退后走,不肯下去。”
(3).一旦到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辞去者。” ——《漢語大詞典》
(2).犹一来,一经来到。《朱子语类》卷八:“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许地山 《别话》:“一到楼口,那脚步又退后走,不肯下去。”
(3).一旦到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若病魔之辞去者。” ——《漢語大詞典》
登高 dēng gāo
(1).升至高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 刘基 《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郁达夫 《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翙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九日登高》:“ 汝南 桓景 随 费长房 游学累年。 长房 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 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 《鄴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 参军 张望 有《七日登高》诗, 韩退之 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臺’之意。”
(4).锦的别名。 晋 陆翙 《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鄴 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 平阳 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漢語大詞典》
眺 tiào《國語辭典》
眺 [ tiào ]
动- 眼睛邪视。《说文解字·目部》:「眺,目不正也。」《文选·潘岳·射雉赋》:「亦有目不步体,邪眺旁剔。」
- 远望。如:「眺望」、「登高远眺」。唐·杜甫〈喜晴〉诗:「出郭眺四郊,肃肃春增华。」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 时间长:~古。~祖。长~。永~。
-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 深奥:言近旨~。
-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多少 duō shǎo
(1).指数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作 荆州 时,敕船官悉録锯木屑,不限多少。”《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屠苏酒》:“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於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三侠五义》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无人敢请。”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仙家 xiān jiā
(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漢語大詞典》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漢語大詞典》
景 jǐng/yǐng《國語辭典》
景 [ jǐng ]
名- 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时光。《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怀杂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 可供玩赏的形色。如:「风景」、「山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 情况、境遇。如:「晚景凄凉」。宋·苏轼〈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红楼梦·第四六回》:「率性把方才凤姐过去回来所有的形景言词,始末原由,告诉与他。」
- 戏剧中因布幕不同而画分的段落。如:「第一幕第三景」。
-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景差。
- 仰慕。如:「景仰」。《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 大。《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
景 [ yǐng ]
名- 物体的形影、阴影。《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同「影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