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龙筋(龍筋)lóng jīn
指瘦劲的松树枝干。 宋 范成大 《步入衡山》诗:“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漢語大詞典》
虎骨 hǔ gǔ
为猫科动物虎(Panthera tigyis)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整理自网络》
根 gēn《國語辭典》
根 [ gēn ]
名- 植物茎干长在土里的部分,具有固定、吸收或贮藏水分、养分的功能。如:「落叶归根」。三国魏·曹植〈七步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唐·李白〈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流波思其旧浦,落叶坠于本根。」
- 物体的基部、下部。如:「耳根」、「牙根」。唐·白居易〈早春〉诗:「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 事物的本源。如:「祸根」、「病根」、「追根究底」。唐·独孤及〈梦远游赋〉:「止水不波,浮云无根。」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而后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 事物的存底。如:「票根」、「存根」。
- 量词。计算细长形物体的单位。如:「一根棍子」、「三根筷子」。
- 姓。如周代有根牟子。
- 深植。《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 澈底的。如:「根绝」、「根除」。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形-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伏兔 fú tù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漢語大詞典》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漢語大詞典》
擎 qíng《國語辭典》
擎 [ qíng ]
动- 高举、支撑。如:「一柱擎天」。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擎,举。」唐·张说〈姚文贞公神道碑〉:「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定。」
- 持、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婢擎金澡盘盛水,瑠璃碗盛澡豆。」唐·杜甫〈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诗:「药许邻人𣃁,书从稚子擎。」
- 承受、接受。如:「做事勤快点,不要老是想擎现成的。」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形-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名-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千丈 qiān zhàng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