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情缘不到头,寸心灰未休。

乔吉元代〕《【越调】凭栏人

香篆

一点雕盘萤度秋,半缕宫奁云弄愁。情缘不到头,寸心灰未休。

金陵道中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春思

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小姬

手捻红牙花满头,爱唱春词不解愁。一声出画楼,晓莺无奈羞。

香柈

暖蜕龙团香骨尘,细袅云衣古篆文。宝奁余烬温,小池明月昏。心火蟠烧九曲肠,鼻观熏修三昧香。劫灰书几场,犹存延寸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情缘不到头寸心

情缘(情緣)qíng yuán
(1).谓男女间爱情的缘分。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徐德言 ﹞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絶矣。儻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 宋 吴礼之 《霜天晓角》词:“痴騃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红楼梦》第四回:“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中国歌谣资料·假如我们有情缘》:“假如我们有情缘,我和我情人的爱情呀,多么锋利的刀子也割不断。”
(2).指一般缘分。《西游补》第一回:“总见世界情缘,多是浮云梦幻。”  ——《漢語大詞典》
不到头(不到頭)bú dào tóu
(1).不到尽头;没有收场。 唐 李山甫 《上元怀古》诗:“ 南朝 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2). 金 主 完颜亮 自制尖头靴名。  ——《漢語大詞典》
寸心 cùn xīn
(1).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晋 陆机 《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 郭沫若 《瓶》诗之三八:“我纵横是已经焦死,你冰也冰不到我的寸心。”
(2).心事,心愿。 唐 钱起 《逢侠者》诗:“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宋 司马光 《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临河鸣犊嘆,莫遣寸心灰。”
(3).微小的心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哥哥有些微物相送,聊表我哥哥寸心。”京剧《猎虎记》:“乃是猎来的一些野味,聊表寸心而已。”  ——《漢語大詞典》
灰 huī《國語辭典》

灰 [ huī ]

  1. 物体燃烧后所剩下的屑末。如:「骨灰」、「纸灰」。唐·韦应物〈伤逝〉诗:「染白一身黑,焚木尽成灰。」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尘土。如:「风吹得到处都是灰。」《文选·陆机·挽歌三首之二》:「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东南盐禁加密,犯法被罪者多,民间食盐,杂以灰土。」
  3. 石灰的简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石灰》:「所在近山处者皆有之,烧青石为灰也。」
  1. 浅黑色。如:「灰布」、「灰鼠」。
  2. 志气消沉、沮丧。如:「心灰意冷」。宋·陆游〈舟中偶书〉诗:「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怜心未灰。」
  1. 燃烧。《抱朴子·内篇·释滞》:「不灰之木,不热之火。」《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燔康居,灰珍奇。」
  2. 碎裂。汉·曹操〈上书谢策命魏公〉:「灰躯尽命,报塞厚恩。」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休 xiū/xǔ《國語辭典》

休 [ xiū ]

  1. 歇息。如:「休養」、「休憩」。《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行者休於樹。」
  2. 停歇、終止。如:「休會」、「休學」。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水滸傳·第五一回》:「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3. 辭退官職、工作。如:「退休」。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唐·白居易〈自問〉詩:「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
  4. 丈夫主動向妻子解除婚約。《水滸傳·第八回》:「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紅樓夢·第六八回》:「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5. 喜悅、快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休戚與我均,何所避?」
  1. 不要、不可。如:「休想」、「休問」。唐·杜甫〈戲贈友〉詩二首之二:「勸君休歎恨,未必不為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
  1. 美好。如:「休兆」、「休德」。唐·柳宗元〈與邕州李域中丞論陸卓啟〉:「累仕所至,必有休聲。」
  1. 福祿、吉慶。《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戰國策·魏策四》:「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2. 姓。漢封楚元王之子為休侯,後以邑為氏。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宋·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宋·呂勝己〈南鄉子·斗笠棹扁舟〉詞:「笑道漁翁太拙休。」

休 [ xiǔ ]

  1. 參見「休屠 」條。

休 [ xǔ ]

  1. 使溫暖。《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通「煦」。
  2. 發出痛念、憐惜的聲音。《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三國志·卷十四·魏書·蔣濟傳》:「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