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梅边隐君得隐趣,执笔写景成画图。

林弼明代〕《题彦璋刘簿秋山读书图

龙川簿领山东刘,家住营丘山之幽。读书山中松桂秋,自言嘉遁胜宦游。

寒光落日低草树,绿野平芜接蹊路。书楼远在山深处,下视人寰莽回互。

有时清诵落涧谷,山风萧萧壑云暮。山风忽吹牙签落,壑云不掩红光露。

世间清乐在山居,人生真乐惟拥书。山中拥书乐其乐,求如君者能几欤。

梅边隐君得隐趣,执笔写景成画图。披图浩叹非故吾,箠楚未脱勾稽拘。

何当拂袖归林庐,携书我欲君与俱,秋山猿鹤惊相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梅边执笔写景成画

梅边(梅边)
宋 杨万里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
宋 戴复古 朱行父留度岁 梅边竹外三杯酒,岁尾年头几局棋。
宋 姜夔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韵府拾遗 先韵》:何景明画鹤赋徘徊竹下俯仰梅边  ——《骈字类编》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隐 [ yìn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趣 qù/cù《國語辭典》

趣 [ qù ]

  1. 兴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2. 行动或意志的倾向。如:「志趣」。
  3.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有兴味的。如:「趣事」、「趣闻」。
  1. 行动归向。《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趋」。

趣 [ cù ]

  1. 催促。《礼记·月令》:「趣民收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通「促」。
  1. 立刻、赶快。《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执笔(執筆)zhí bǐ
(1).持笔。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 蔡元培 《养成优美高尚思想》:“然执笔按纸,画鸡画牛,有何用乎?”
(2).引申为记录或写作。《魏书·山伟传》:“二十许载,时事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所凭据。”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 玄奘 法师翻译梵本经论,时 薛元超 、 李义府 问古今译义如何。师曰:‘ 苻坚 时 量瞿 译,中书侍郎 赵整 执笔; 姚兴 时 鳩摩罗什 译,安城侯 姚嵩 执笔。’”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近因搬屋及大家生病,久不执笔。”
(3).书法术语。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 沈尹默 《学书丛话·几个问题的回答》:“我对于执笔,是主张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法。”详“ 执笔法 ”。  ——《漢語大詞典》
写景(寫景)xiě jǐng
描绘景物。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曰:“感慨伤思者,贵乎感动人情;闲适写景者,贵乎雅淡悠扬,如古诗十九首是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秋夜》--写景、状物,想象分子多,文字奇倔。”  ——《漢語大詞典》
成画(成畫)chéng huà
确定的谋划。《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故封疆大吏纷纷陈情,冀安边隅,而中枢之臣动諉勘报,弥年经月,卒无成画,以致疆事日坏。”  ——《漢語大詞典》
图 ( 圖 ) tú
图 [ tú ]
  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
  2.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
  3. 画:画影~形。
  4.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
  5.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