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

白居易唐代〕《石榴树

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
伞盖低垂金翡翠,薰笼乱搭绣衣裳。
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
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芽千灯夏蕊百和香

春芽 chūn yá
(1).春日草木之芽。 唐 白居易 《石楠树》诗:“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蘂浓焚百和香。” 唐 郑谷 《竹》诗:“侵阶蘚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2).指春茶。 宋 梅尧臣 《答建州沉屯田寄新茶》诗:“春芽研白膏,夜火焙紫饼。” 宋 欧阳修 《虾蟆碚》诗:“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緑。”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三岁别公千里见,端能解榻瀹春芽。”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1. 颗粒小的,与“”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炷 zhù《國語辭典》

炷 [ zhù ]

  1. 油灯的灯心。《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
  2. 量词。计算线香的单位。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诗二首之一:「一炷清香尽日留。」《红楼梦·第八九回》:「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便叫人出去。」
  1. 点燃。唐·王建〈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翫月〉诗五首之四:「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炷了香,行毕礼。」
千灯(千灯)
宋 杨万里 答陆务观佛祖道院之戏 别有暮春沂水在,为君一滴洒千灯。
金 董文甫 秋夜 齐行定慧千灯焰,净识乾坤一镜奁。
明 高启 寄熹公 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  ——《骈字类编》
焰 yàn《國語辭典》

焰 [ yàn ]

  1. 物體燃燒時發出光熱的部分。如:「火焰」、「赤焰」。俗稱為「火苗」。
  2. 比喻氣勢、威勢。如:「氣焰逼人」、「敵焰囂張」。
夏蕊
唐 白居易 石榴树 春芽细炷千灯燄,夏蕊浓焚百和香。  ——《骈字类编》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1. 含某种成分多,与“”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2.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焚 fén《國語辭典》

焚 [ fén ]

  1. 燒。如:「玩火自焚」、「憂心如焚」。《春秋·桓公七年》:「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2. 古代刑罰之一。炮烙人犯。《書經·泰誓上》:「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周禮·秋官 ·掌戮》:「凡殺其親者焚之。」
  1. 乾。如:「焚風」。

焚 [ fèn ]

  1. 僵仆、敗壞。《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八·春秋左氏音義之四》:「服虔云:『焚,讀曰僨。僨,僵也。』」通「僨」。
百和香 bǎi hè xiāng
由各种香料和成的香。《太平御览》卷八一六引《汉武帝内传》:“燔百和香,燃九微灯,以待 西王母 。”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四:“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 唐 权德舆 《古乐府》:“緑窗珠箔绣鸳鸯,侍婢先焚百和香。”亦省作“ 百和 ”。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金 元好问 《魏城马南瑞以异香见贻且索诗为赋》之一:“梅心兰甲类元同,气压 荀 家百和功。” 清 钱谦益 《和烧香曲》:“玉山岢峩珠树泣, 汉 宫百和迎仙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