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
沉沉匣中镜,为此尘垢蚀。辉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
南金既雕错,鞶带共辉饰。空存鉴物名,坐使妍蚩惑。
美人竭肝胆,思照冰玉色。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孤负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
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人神既昭享,凤鸟亦下来。
岂非至贱物,一奏升天阶。物情苟有合,莫问玉与泥。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南金既雕错,鞶带共辉饰。空存鉴物名,坐使妍蚩惑。
美人竭肝胆,思照冰玉色。自非磨莹工,日日空叹息。
古宅集祆鸟,群号枯树枝。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
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岂无鹰与鹯,饱肉不肯飞。
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孤负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心精烟雾色,指历千万绪。
长安贵豪家,妖艳不可数。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
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同声自相应,体质不必齐。谁知贾人铎,能使大乐谐。
铿锵发宫徵,和乐变其哀。人神既昭享,凤鸟亦下来。
岂非至贱物,一奏升天阶。物情苟有合,莫问玉与泥。
碌碌荆山璞,卞和献君门。荆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
所献知国宝,至公不待言。是非吾欲默,此道今岂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铿锵(鏗鏘)kēng qiāng
(1).形容金玉或乐器等声洪亮。《汉书·张禹传》:“优人筦弦鏗鏘极乐,昏夜乃罢。”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至於高风永夜,宝鐸和鸣,鏗鏘之声,闻及十餘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插架几万轴,森森若戈鋋,风吹籤牌声,满室鏗鏘然。”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裙衬弓鞋入绣房,兰茝生香,环珮鏗鏘。” 闻捷 《海燕》:“那声音很脆,很亮,使我马上联想到列车进站以前,有人敲击那悬挂着的钢轨所发出的铿锵之音。”
(2).形容人声洪亮或深沉坚定。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西山经·神耆童》:“ 顓頊 之子,嗣作火正,鏗鏘其鸣,声如鐘磬。”《旧五代史·周书·卢文纪传》:“ 文纪 形貌魁伟,语言高朗,占对鏗鏘,健於饮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生乘父出,执卷哦诗,音节鏗鏘。”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 道静 的声音虽然很低,然而一字一句却异常铿锵有力。”
(3).形容作品音节流畅,言语有力。 唐 孟郊 《答卢仝》诗:“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鏗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尧藩》:“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鏗鏘藴籍之作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吴山尊敏捷》:“ 山尊 学士,天资敏捷……所作或瑰丽鏗鏘,或寄倔排奡,无不各得其所。” ——《漢語大詞典》
(2).形容人声洪亮或深沉坚定。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西山经·神耆童》:“ 顓頊 之子,嗣作火正,鏗鏘其鸣,声如鐘磬。”《旧五代史·周书·卢文纪传》:“ 文纪 形貌魁伟,语言高朗,占对鏗鏘,健於饮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生乘父出,执卷哦诗,音节鏗鏘。”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 道静 的声音虽然很低,然而一字一句却异常铿锵有力。”
(3).形容作品音节流畅,言语有力。 唐 孟郊 《答卢仝》诗:“君文真凤声,宣隘满鏗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尧藩》:“今有集一卷传世,皆鏗鏘藴籍之作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吴山尊敏捷》:“ 山尊 学士,天资敏捷……所作或瑰丽鏗鏘,或寄倔排奡,无不各得其所。”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 放,射:~射。百~百中。焕~。
-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 散开,分散:~散。
-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 打开,揭露:~现。~掘。
- 产生,出现:~生。~愤。奋~。
-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 显现,显出:~病。~抖。~憷。
- 开始动作:~动。
-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宫徵 gōng zhǐ
1.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 唐 杜牧 《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清 赵翼 《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
2.泛指乐曲。 宋 秦观 《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
3.泛指声调。 南朝 齐 陆厥 《与沈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唐 房玄龄 《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漢語大詞典》
2.泛指乐曲。 宋 秦观 《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
3.泛指声调。 南朝 齐 陆厥 《与沈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唐 房玄龄 《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漢語大詞典》
和乐(龢樂)hé lè
(1).和睦欢乐;和睦安乐。《诗·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汉书·董仲舒传》:“百姓和乐,政事宣昭。” 宋 范仲淹 《议守》:“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郁达夫 《采石矶》:“但愿你能享受你家庭内的和乐。”
(2).平和安适。《朱子语类》卷三四:“但得身心收敛,则自然和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 清 侯方域 《谢安论》:“若 安 者可谓简易而和乐矣。” ——《漢語大詞典》
(2).平和安适。《朱子语类》卷三四:“但得身心收敛,则自然和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 清 侯方域 《谢安论》:“若 安 者可谓简易而和乐矣。” ——《漢語大詞典》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 使改变:~废为宝。
-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 变卖:~产。
- 变通:通权达~。
-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 指变文:目连~。
- 姓。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哀 āi《國語辭典》
哀 [ āi ]
动- 怜悯。《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 悲伤。《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 爱惜。《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 悼念。如:「默哀」。
- 悲痛忧伤的情绪。如:「节哀顺变」。
-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