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时危(时危)
唐 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五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骈字类编》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凋丧(凋喪)diāo sàng
(1).丧亡。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隋书·礼仪志一》:“后主嗣立,无意典礼之事,加旧儒硕学,渐以凋丧,至於朝亡,竟无改作。”
(2).丧失;失落。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干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驊騮气凋丧。”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务令其身体拘屈,廉耻凋丧,志气扫荡,神明幽郁。”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漢語大詞典》
(2).丧失;失落。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干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驊騮气凋丧。”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务令其身体拘屈,廉耻凋丧,志气扫荡,神明幽郁。”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漢語大詞典》
故旧(故舊)gù jiù
(1).旧交;旧友。《论语·泰伯》:“君子篤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汉书·王莽传上》:“﹝公﹞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於故旧,篤於师友。”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我待亲去埋殯他,也见的我一点不忘故旧之意。”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二:“现在他们望见雪车来了,都想能认识他是谁。是本村的呢,还是父亲的故旧?”
(2).陈旧,过去。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但是深印在脑筋里的故旧的遗毒,还一时不能洗清。” ——《漢語大詞典》
(2).陈旧,过去。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但是深印在脑筋里的故旧的遗毒,还一时不能洗清。” ——《漢語大詞典》
短书(短書)duǎn shū
(1). 汉 代凡经、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称为“短书”。后多指小说、杂记之类的书籍。 汉 王充 《论衡·骨相》:“在经传者较著可信;若夫短书俗记,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至於诸子短书,杂家小説,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天穿节考》:“凡事无雅记可寻者,不得不徵之短书,而短书多误。” 章炳麟 《文学总略》:“古官书皆长二尺四寸,故云二尺四寸之律,举成数言,则曰三尺法。经亦官书,故长如之,其非经律,则称短书。”
(2).指书牍。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唐 杜甫 《雨》诗之三:“多病久加饭,衰客新授衣,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国子祭酒 李涪 刊误云:短书出 晋 宋 兵革之际,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行尺牘,故 羲之 书云死罪,是违制令故事也,启事论兵皆短而缄之,贵易於隐藏。” ——《漢語大詞典》
(2).指书牍。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唐 杜甫 《雨》诗之三:“多病久加饭,衰客新授衣,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国子祭酒 李涪 刊误云:短书出 晋 宋 兵革之际,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行尺牘,故 羲之 书云死罪,是违制令故事也,启事论兵皆短而缄之,贵易於隐藏。” ——《漢語大詞典》
稀 xī《國語辭典》
稀 [ xī ]
形- 疏、不密。如:「地廣人稀」。《文選·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 少、不多。如:「稀罕」、「稀有動物」。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不濃、不稠。如:「稀薄」、「稀飯」、「和稀泥」。宋·蘇軾〈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之二:「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 隱約、不清楚。唐·韓愈〈山石〉詩:「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 很、甚。如:「稀爛」、「稀鬆平常」。《老殘遊記·第八回》:「我這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那稀髒的,人家外國人的輪船肯裝麼?」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