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杜甫唐代〕《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前辈飞腾馀波绮丽

前辈(前輩)qián bèi
(1).称年辈长、资历深的人。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今之少年,喜谤前辈。” 唐 杜甫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古人不可见,前辈復谁继?”《宋史·田昼传》:“议论慷慨,有前辈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
(2). 唐 代称进士及第者为前辈。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其都会谓之举场;通称谓之秀才;投刺谓之乡贡;得第谓之前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集录一》:“省试诗有前辈咏题诗集,採 开元 至 大中 省试咏诗三百五十篇,四卷。”
(3).为 唐 代进士间互表尊重的称呼。 唐 李商隐 有《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李使君》诗, 冯浩 注:“本集有《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而此乃曰前辈。下篇 刘 韦 二前辈不书其名。”
(4). 清 代翰林称先己三科入院者为前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按科分叙前后辈》:“於前辈老中翰致敬尽礼。公讌之日,拂座奉巵,皆长揖甚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二序:“丁酉重九,与 徐星伯 前辈、 吴虹生 同年,连骑游西山之 寳藏寺 ,归鞍骤雨。重九前三夕作此诗,搁笔而雨。”  ——《漢語大詞典》
飞腾(飛騰)fēi téng
(1).迅速飞起;急遽上升。《楚辞·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宋 司马光 《夜坐》诗:“安得插六翮,适意高飞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展转间,负女飞腾,直冲霄汉。”
(2).飞跑腾跃。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其人踰坑越谷,有如飞腾。”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我可敢飞腾过万里青霄。” 何永鳌 《戈壁滩上的探矿队》诗:“十几匹快马在沙滩上飞腾,十几个探矿队人员齐声歌唱,歌声在辽阔的戈壁滩上空飞扬。”
(3).犹言飞黄腾达。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二:“飞腾知有策,意度不无神。” 仇兆鳌 注:“飞腾,犹 韩 文言飞黄腾达之意。” 宋 苏轼 《次韵汪覃秀才见寄》:“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採药时。”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现代评论》之出盘,不是为了迫压,倒因为这派作者的飞腾。”
(4).高超。 明 王世贞 《无凭》诗:“世情工顿挫,吾意岂飞腾。”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鲁直 之学 杜 也,不知 杜 之真脉络,所谓前辈飞腾,餘波綺丽者。”  ——《漢語大詞典》
入 rù《國語辭典》

入 [ rù ]

  1. 进,由外面到里面。如:「入内」、「入场」、「入境」。
  2. 收进。如:「收入」、「月入十万」。《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岁余不入,货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3. 接纳、缴纳。《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盖这房子,多是入官抄没的数儿。」
  4. 参加。如:「入会」、「入股」、「入学」、「入伍」。
  5. 到、达。如:「入夜」、「入冬」。
  6. 沉没。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 合宜、适合。如:「入时」、「入情入理」。
  8. 沉浸、深透。如:「入味」、「入骨」、「入迷」。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入声 」条。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入 [ rǔ ]

  1. 不留心的塞放。如:「一张钞票不知入到那里?」
  2. 暗中把财物给人。如:「偷偷入给他一包东西。」
  3. 陷于其中、投于其中。如:「一脚入到泥里了。」

入 [ rì ]

  1. 发生性关系。《水浒传·第五一回》:「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著骂道:『你这……乱人入的贱母狗!做什么倒骂我!』」
馀波(馀波)
书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分类字锦》
绮丽(綺麗)qǐ lì
(1).华美艳丽;鲜明美丽。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一:“感心动耳,綺丽难忘。” 唐 济既济 《枕中记》:“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后庭声色,皆第一綺丽。” 清 李渔 《怜香伴·斋访》:“俗尚繁华,綺丽成风。” 峻青 《秋色赋·海滨仲夏夜》:“说到风景,它虽没有特别令人触目的绮丽景色,但在平凡中却显示出伟大。”
(2).形容辞藻华丽。 汉 刘桢 《公宴》诗:“投翰长嘆息,綺丽不可忘。” 唐 李白 《古风》之一:“自从 建安 来,綺丽不足珍。”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庭潜》:“须是禁他做綺丽词。” 朱光潜 《文艺杂谈·谈书牍》:“ 唐 朝古文运动是对 六朝 绮丽的一种反动。”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