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膴原龟坼暮春时,夹路炉薰共祷祠。

范成大宋代〕《宝公祈雨感应,用陈申公韵赋诗为谢

膴原龟坼暮春时,夹路炉薰共祷祠。
唤起云头千嶂涌,飞来雨脚万丝垂。
无情梅坞犹红绽,有意秧田尽绿滋。
大施门开须满愿,愿均此施匝天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龟坼暮春夹路炉薰祷祠

膴 hū/wǔ《國語辭典》

膴 [ hū ]

  1. 去骨的干肉。《说文解字·肉部》:「膴,无骨腊也。」《周礼·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
  2. 法则。《诗经·小雅·小旻》:「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汉·郑玄·笺:「膴,法也。」

膴 [ wǔ ]

  1. 土地肥美。《玉篇·肉部》:「膴,土地腴美。」《诗经·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唐·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原鲜而膴,卉物柔泽。」
  2. 厚。《诗经·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汉·毛亨·传:「膴,厚也。」汉·郑玄·注:「妻党之小人,无厚任用之,置之大位,重其禄也。」
原 yuán《國語辭典》

原 [ yuán ]

  1. 本於、發生於。《莊子·天下》:「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禮記·王制》:「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
  2. 推究根源。《易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四·雜誌一》:「磁石之指南,猶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3.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冉傳》:「冉首自劾退,詔書特原不理罪。」
  1. 根本。《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漢·王符《潛夫論·務本》:「游業末事以收民利,此貧邦之原也。」
  2. 廣大而平坦的地方。如:「平原」、「高原」。《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3.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原壤。
  1. 最初的、本來的。如:「原文」、「原著」、「原油」、「物歸原主」。
  2. 再。《淮南子·泰族》:「原蠶一歲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也。」《資治通鑑·卷二七一·後梁紀六·均王貞明六年》:「閏月、庚申朔,蜀主作高祖原廟于萬里橋。」
  1. 本來。唐·薛能〈贈隱者〉詩:「甘貧原是道,苦學不為名。」《紅樓夢·第四二回》:「賈母原沒有大病,不過是勞乏了,兼著了些涼。」

原 [ yuàn ]

  1. 忠厚、拘謹。《論語·陽貨》:「鄉原,德之賊也。」通「愿」。
龟坼(龜坼)guī chè
(1).形容天旱土地裂开。龟,通“ 皸 ”。 宋 王炎 《喜雨赋》:“视衍沃而龟坼,况高田之未耰,苗已悴而半槁,惧西畴之不收。” 清 赵翼 《大雨》诗:“何况高原距水遥,眼看龟坼地不毛。” 宋 苏轼 《用前韵作雪诗留景文》:“东斋夜坐搜雪句,两手龟坼霜须折。” 清 刘大櫆 《胡节妇传》:“严寒时,两手常见龟坼也。”
(2).手足皮肤冻裂。龟,通“ 皸 ”。  ——《漢語大詞典》
暮春 mù chūn
春末,农历三月。《逸周书·文傅》:“ 文王 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 江 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闺词》云:‘轻寒薄暖暮春天,小立闲庭待燕还。’” 杨朔 《木棉花》:“北方才是暮春,你在这儿却可以听见蝉、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虫在得意地吟鸣。”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夹路(夾路)jiā lù
列在道路两旁。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唐 岑参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诗:“駟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宋 苏轼 《同王胜之游蒋山》诗:“夹路苍冉古,迎人翠麓偏。”  ——《漢語大詞典》
炉薰
即熏炉。用来薰香或取暖的炉子。 三国 魏 徐干 《情诗》:“鑪薰闔不用,镜匣上尘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何言谈絶倒,茗椀对鑪薰。”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1.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2.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1.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1.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1.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2.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1.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1.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1.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祷祠(禱祠)dǎo cí
(1).谓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后报赛以祭。《周礼·春官·丧祝》:“掌胜国邑之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 贾公彦 疏:“祷祠,谓国有故祈请,求福曰祷,得福报赛曰祠。”《周礼·春官·大祝》:“国有大故天烖,弥祀社稷,祷祠。” 郑玄 注:“弥,犹徧也。徧祀社稷及诸所。祷既,则祠之以报焉。” 贾公彦 疏:“以其始为曰祷,得求曰祠,故以报赛解祠。”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於天。”《史记·封禅书》:“祷祠 太一后土 ,始用乐舞。”《史记·李斯列传》:“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淮南子·泰族训》:“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 宋 王安石 《次韵致远木人》之二:“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依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