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不移孺子节,石麟肯负志公期。
顾禧〔宋代〕《徐稚山林出诗见示因书其后》
论交常忆少年时,耐久如君倍足思。
金马不移孺子节,石麟肯负志公期。
经霜傲菊依幽径,漾月修篁种曲池。
六客衔笺烂似锦,莫嫌野鹤故来迟。
金马不移孺子节,石麟肯负志公期。
经霜傲菊依幽径,漾月修篁种曲池。
六客衔笺烂似锦,莫嫌野鹤故来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金马(金馬)jīn mǎ
(1).金制的马匹。《汉书·张骞传》:“天子既好 宛 马,闻之甘心,使壮士 车令 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 宛王 贰师城 善马……﹝ 宛王 ﹞遂不肯予 汉 使。 汉 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2).指 金马门 。《文选·扬雄〈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驃骑发跡於 祁连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孙弘 对策於 金马门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郤辞 金马 直,归卧 锡山 峯。”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若復使之待詔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好文,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臺 、 东观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自此威行金马。”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愴泣铜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铉 《柳枝》词:“ 金马 词臣赋小诗,梨园弟子唱新词。”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珂。”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又七载低颜软尘红,向 金马 词场,讯他荣悴。”参见“ 金马玉堂 ”。
(6).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漢語大詞典》
(2).指 金马门 。《文选·扬雄〈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驃骑发跡於 祁连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公孙弘 对策於 金马门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郤辞 金马 直,归卧 锡山 峯。”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若復使之待詔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好文,书籍之盛事,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臺 、 东观 。”
(4).指朝廷或帝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自此威行金马。”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蹉跎梦金马,感愴泣铜駞。”
(5).借指翰林院。亦指翰林。 宋 徐铉 《柳枝》词:“ 金马 词臣赋小诗,梨园弟子唱新词。”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置酒邀金马,开轩对玉珂。” 清 龚自珍 《洞仙歌》:“又七载低颜软尘红,向 金马 词场,讯他荣悴。”参见“ 金马玉堂 ”。
(6).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漢語大詞典》
不移
论语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疏上智圣人不可移之使为恶下愚之夫不可移之使强贤顾应祥诗沧桑有更变久要谅不移 ——《韵府拾遗 支韵》
孺子 rú zǐ
(1).幼儿,儿童。《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宋 苏轼 《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掘壕如浅沟,一孺子能踰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我曾于五月二十日寄一孺子相片。”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汉书·王莽传上》:“立 宣帝 玄孙 婴 为太子,号曰孺子。” 唐 罗隐 《筹笔驿》诗:“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 譙周 。”《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乃谢曰:‘诸君不忘 王 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孺子》。
(3).贵妾。《战国策·齐策三》:“ 齐王 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薛公 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汉书·王子侯表上》:“ 东城侯遗 为孺子所杀。” 颜师古 注:“孺子,妾之号也。”《晋书·刘聪载记》:“初, 靳準 妹为 乂 孺子。”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事之去留在 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司马贞 索隐引 刘 氏云:“盖谓 雎 为小子也。” 明 沈采 《千金记·代谢》:“罢了,罢了,这孺子不足与议,有天下者必 沛公 也。”京剧《将相和》第十九场:“非是俺无有容人量,屈身孺子脸无光。”
(5). 东汉 徐穉 的字。 徐穉 , 豫章 南昌 人,家贫,隐居不仕。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 冯公 老,何惊 孺子 贫。” 明 何景明 《雨过徐舍人》诗:“ 长安 六月半云雨, 孺子 轩牕清杳然。” 清 钱谦益 《徐良彦父玘赠朝议大夫》:“於戏! 孺子 之后,长有千秋之名。”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半塘 ﹞语多涉词:‘……野人《击壤》,《孺子》濯缨,天机偶触,长謡斯发。’” ——《漢語大詞典》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汉书·王莽传上》:“立 宣帝 玄孙 婴 为太子,号曰孺子。” 唐 罗隐 《筹笔驿》诗:“千里江山轻孺子,两朝冠剑恨 譙周 。”《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乃谢曰:‘诸君不忘 王 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孺子》。
(3).贵妾。《战国策·齐策三》:“ 齐王 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薛公 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汉书·王子侯表上》:“ 东城侯遗 为孺子所杀。” 颜师古 注:“孺子,妾之号也。”《晋书·刘聪载记》:“初, 靳準 妹为 乂 孺子。”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事之去留在 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司马贞 索隐引 刘 氏云:“盖谓 雎 为小子也。” 明 沈采 《千金记·代谢》:“罢了,罢了,这孺子不足与议,有天下者必 沛公 也。”京剧《将相和》第十九场:“非是俺无有容人量,屈身孺子脸无光。”
(5). 东汉 徐穉 的字。 徐穉 , 豫章 南昌 人,家贫,隐居不仕。后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诗:“未及 冯公 老,何惊 孺子 贫。” 明 何景明 《雨过徐舍人》诗:“ 长安 六月半云雨, 孺子 轩牕清杳然。” 清 钱谦益 《徐良彦父玘赠朝议大夫》:“於戏! 孺子 之后,长有千秋之名。”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半塘 ﹞语多涉词:‘……野人《击壤》,《孺子》濯缨,天机偶触,长謡斯发。’” ——《漢語大詞典》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石麟 shí lín
(1).见“ 石麒麟 ”。
(2).一种大蛤蟆。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卷中:“石麟生高山深涧中,皮斑,肉白味美。昼伏竇中,夜居山头石顶最高处。”参见“ 石撞 ”。 ——《漢語大詞典》
(2).一种大蛤蟆。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卷中:“石麟生高山深涧中,皮斑,肉白味美。昼伏竇中,夜居山头石顶最高处。”参见“ 石撞 ”。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動-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 (一)之又音。
负 ( 負 ) fù
负 [ fù ]
-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 遭受:~伤。~屈。
- 具有,享有:久~盛誉。
- 欠(钱):~债。
-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志公(誌公)zhì gōng
尊称 南朝 梁 高僧 宝誌 (一作“保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保誌》:“今上即位,下詔曰:‘ 誌公 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南史·隐逸传·释宝誌》:“虽剃鬚髮而常冠帽,下裙纳袍,故俗呼为 誌公 。”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卷十九:“ 明 孝陵 即 梁 名僧 宝誌 瘞所,傍有八功德水。 诚意伯 奏,改葬之。乃见二大缶对合,啟之, 誌公 端坐于内,髮被体,指爪绕腰矣。” ——《漢語大詞典》
期 qī/jī《國語辭典》
期 [ qí ]
动- 约定。如:「不期而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三国魏·曹丕〈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 希冀、盼望。如:「期待」、「期望」。宋·欧阳修〈纵囚论〉:「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能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 时、日,或经约定的时、日。如:「时期」、「日期」、「限期」、「后会有期」。唐·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 折》:「我今日与小姐赴期去来。」
- 一段时间。如:「假期」、「学期」、「潜伏期」、「危险期」。
- 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量词。计算事物分期的单位。如:「训练计划一年分为四期。」、「这本杂志已出版五卷六十期。」
期 [ jī ]
名- 一周年。《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 丧服中期服的简称。《文选·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彊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 [ qī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