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桃李芳菲斗艳阳,嫣痕尽染胭脂色。

顾禧宋代〕《海棠秋

春风荡漾花如织,排摈深岩天地窄。
桃李芳菲斗艳阳,嫣痕尽染胭脂色。
含丹欲吐娇不胜,獭髓遥分点琼额。
杨妃睡足口无语,嫁作游丝怨风雨。
花神泣罢还欲诉,不愿柔枝荐繁市。
愿得常亲君子傍,秋深静绾紫绡妆。
孤桐独立擎素月,芙蕖零落无辉光。
瑶枝重整临秋水,蓼蒲历历羞无香。
赏心况有双凫仙,琴声夜夜醉婵娟。
碧霞觞泛海棠醉,曲栏丽影何蹁跹。
君不见南朝百里花无数,郁郁纷纷吐烟雾。
载岁无人禁採樵,丹干琼姿尽摧仆。
兰蕙当门动见锄,草门惟叹璇霓卧。
兹花胜植瀛蕊苑,一承顾盼犹未晚。
冉冉临窗如有心,{儇亻换女}舞清歌乐事远。
蔓露凝霜色倍妍,夔州何独无诗篇。
兹花有诗便不朽,吁嗟托根良不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桃李芳菲斗艳尽染胭脂

桃李 táo lǐ
(1).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 张说 《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
(2).《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 孟继轲 ,设馆 尼山 ,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 江 南。”
(3).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4).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  ——《漢語大詞典》
芳菲 fāng fēi
(1).花草盛美。 南朝 陈 顾野王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啟曙扉。” 唐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之一:“从今沁园草,无復更芳菲。”《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2).香花芳草。 唐 李峤 《二月奉教作》诗:“乘春重游豫,淹赏玩芳菲。” 元 王翰 《题败荷》诗:“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清 洪升 《长生殿·弹词》:“玩嬋娟 华清宫殿 ,赏芳菲 花蕚楼臺 。”
(3).芳香。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留眄光溢,动袂芳菲。”  ——《漢語大詞典》
斗艳(鬥豔)dòu yàn
亦作“ 斗艷 ”。亦作“鬭艳”。 比赛艳丽。 唐 孙鲂 《主人司空后庭牡丹》诗:“鬭艳何惭 蜀 ,矜繁未让 秦 。” 宋 晏殊 《渔家傲》词之十:“人貌与花相鬭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五月》:“其日正是葵榴鬭艷,梔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酧佳景。” 叶圣陶 《秋》:“竞新斗艳的盛况再也不会在这里出现了,因为别房的女人根本就不来,只男人来了算数。”  ——《漢語大詞典》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嫣 yān《國語辭典》

嫣 [ yān ]

  1. 美艳、艳丽。如:「姹紫嫣红」。五代十国南唐·冯延巳〈三台令·春色〉词:「日斜柳暗花嫣,醉卧春色少年。」
痕 hén《國語辭典》

痕 [ hén ]

  1. 伤疤。如:「伤痕」。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周泰具言战斗被伤之状。」
  2. 事物留下的印迹。如:「水痕」、「苔痕」、「墨痕」。唐·杜甫〈月夜〉诗:「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尽染(尽染)
陆环曲水杯赋满座酡颜尽染桃花之水缘堤芳草尚遗蒲杓之风  ——《韵府拾遗 俭韵》
胭脂 yān zhī
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脣。”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臙脂浓抹蜡痕新。” 明 张景 《飞丸记·坚持雅操》:“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 清 孙枝蔚 《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张眼一望,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