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以兹悟色性,六根成解脱。

郭印宋代〕《病目

开眼万象生,阖眼万象灭。
生灭本无体,人心妄分别。
我初病眸子,散漫空花发。
视物都矇矇,浮云翳秋月。
谒告旋掩关,十日人事绝。
密室宴坐馀,神光潜洞达。
俄於冥冥中,瞭然得朗彻。
以兹悟色性,六根成解脱。
缅思浊世人,逐见互攘夺。
外为物所障,两眼暗添屑。
岂知有良医,利重金篦刮。
作诗示盲俗,听此还丹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六根解脱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兹 ( 茲 ) zī/cí
兹 [ zī ]
  1. 这,这个,此:~日。~行(xíng)。
  2.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3. 年:今~。来~。
  4. 同“滋”,增益;多。
  5. 古代称草席。
兹 [ cí ]
  1. 〔龟(qiū)~〕见“龟”。
悟 wù《國語辭典》

悟 [ wù ]

  1. 明白、觉醒。如:「觉悟」、「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2. 启发他人使其觉悟。汉·崔骃〈达旨〉:「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杨万里传》:「臣闻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则天地能悟之。」
  1. 姓。如汉代有悟明极。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性 xìng《國語辭典》

性 [ xìng ]

  1. 人或物自然具有的本质、本能。如:「本性」、「人性」、「兽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2. 事物的特质或功能。如:「毒性」、「药性」、「磁性」、「韧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3. 生物的种别或事物的类别。如:「男性」、「雌性」、「阴性」、「阳性」。
  4. 生命。如:「性命」。《左传·昭公八年》:「怨讟并作,莫保其性。」宋·辛弃疾〈 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5. 生殖或情欲。如:「性器官」、「性生活」、「性行为」。
  6. 脾气、性情。如:「任性」、「率性而为」。《水浒传·第一九回》:「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
  7. 范围、方式。如:「全国性」、「全面性」、「综合性」、「临时性」。
六根 liù gēn
(1).佛教语。谓眼、耳、鼻、舌、身、意。根为能生之意,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念虑之根。《百喻经·小儿得大龟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寳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朱谦良 《感怀和病侠》:“书生自古崇三戒,侠士何时净六根?”
(2).泛指五官四肢。《四游记·华光占清凉山》:“ 华光 当天发下誓愿曰:‘ 华光 若寻见得母亲,不来归依佛道,伏侍师父, 华光 六根不得齐全。’”《传统相声集·八扇屏》:“ 王佐 所到之处,不准阻拦于他,他乃六根不全一苦人。”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解脱 jiě tuō
(1).解除;解开。《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 成 极刑,自以为不復收,於是解脱,诈刻传出 关 归家。” 司马贞 索隐:“谓脱钳釱。”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水浒传》第四二回:“ 赵能 把士兵衣服解脱了,领出庙门去。” 沙汀 《呼嚎》:“‘好吧,你就在屋里领娃娃吧!’她说,开始又解脱那女儿的背带。”
(2).开脱;释放。《汉书·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颜师古 注:“或逢赦令,则得免脱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亦计窘,姑赂承牒者,赁车骑携 朱 诣绅,哀求解脱。”
(3).消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四·锺馗》:“余久畜兹疑,未能解脱,一旦参会羣籍,不觉洞然。”
(4).脱出窠臼。 清 黄宗羲 《金介山诗序》:“世以公安、竟陵为解脱,则迎之而为率易,为混沦,此求之於一时之好尚者也。”
(5).佛教语。指摆脱烦恼业障的系缚而复归自在。亦指断绝“生死”原因,同“ 涅槃 ”、“ 圆寂 ”的含义相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求解脱於服佩,预参次於山垂。”《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乃抗志尘外,栖情物表,深归解脱之门,誓守薰脩之诫。”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清》:“薨时毫无疾病,是日犹开筵款客,至晚端坐而逝,鼻注下垂寸餘,亦释家所谓善解脱者。”
(6).泛指摆脱苦恼、困境等。《水浒传》第十四回:“且説 刘唐 在房里寻思道:‘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从打倒卖粮食的事儿被揭发之后,这女人吓丢了魂儿,一直嘀嘀咕咕;这几天,瞧见 马之悦 和 马凤兰 又有点精神了,料想他们有了什么解脱的办法。”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