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今兹 jīn zī
(1).今此;现在。《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传·昭公三年》:“今兹吾又将来贺。” 唐 萧至忠 《陪幸五王宅》诗:“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 鲁 多大丧,明年 齐 有乱。” 杜预 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 ——《漢語大詞典》
(2).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 鲁 多大丧,明年 齐 有乱。” 杜预 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 ——《漢語大詞典》
气候(氣候)qì hòu
(1).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 周公 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 太昊 ,而定于 周公 也。’” 宋 陆游 《园中书触目》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
(2).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羣 少受学於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纔见一气,即白 羣 , 羣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復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刘禹锡 《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
(3).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唐顺之 《游遵化汤泉》诗:“絶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吴瞻泰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
(4).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
(5).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
(6).指人的神态风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餘皆质素。”《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羣亲,索人承事。”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漢語大詞典》
(2).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羣 少受学於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纔见一气,即白 羣 , 羣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復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刘禹锡 《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
(3).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唐顺之 《游遵化汤泉》诗:“絶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吴瞻泰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
(4).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
(5).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
(6).指人的神态风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餘皆质素。”《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羣亲,索人承事。”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逋民 bū mín
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五代 齐己 《寄澧阳吴使君》诗:“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復逋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于是 朱 吕 等社闻之,踊跃争先,不二限而如额全完矣;迄今无逋民焉。” ——《漢語大詞典》
稍 shāo/shào《國語辭典》
稍 [ shāo ]
副- 略微。如:「请稍候」、「稍纵即逝」。
- 颇、甚。《文选·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唐·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 已经。唐·赵冬曦〈和尹懋秋夜游灉湖〉诗二首之一:「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 正、方才。宋·陈师道〈寄晁无斁春怀〉诗:「稍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冰。」
- 俸禄。《仪礼·聘礼》:「赴者至,则衰而出,唯稍受之。」汉·郑玄·注:「稍,廪食也 。」
- 钱财、赌本。《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公子宽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来决赌何如?」
- 姓。如汉代有稍腾。
稍 [ shào ]
- (一)之又音。
来复(來復)lái fù
(1).往还,去而复来。语见《易·复》,谓阳气经七日已由剥尽而开始复生。后因以称阳气始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復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时品》:“欣一阳之来復,遂万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又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3).回复,回来。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苏州客》:“客曰:‘吾携过岭,方敢来復。’”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
(4).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 萧红 《生死场》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纸片,丢在脚下来复的乱踏。”
(5).英语rifle的译音。指炮筒、枪管中的来复线。即膛线。 严复 《救亡决论》:“不知曲綫力学之理,则无以尽炮準来復之用。” ——《漢語大詞典》
(2).一星期是七天,旧时因又称一周为一来复,星期日为来复日。
(3).回复,回来。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苏州客》:“客曰:‘吾携过岭,方敢来復。’”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母亲!我童心已完全来复了。”
(4).来回反复,一遍又一遍。 萧红 《生死场》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纸片,丢在脚下来复的乱踏。”
(5).英语rifle的译音。指炮筒、枪管中的来复线。即膛线。 严复 《救亡决论》:“不知曲綫力学之理,则无以尽炮準来復之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