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此地知丰乐,如何答上穹。

郭印宋代〕《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

缤纷飞六出,景色兔园同。
桂树非摧月,杨花不起风。
布银成世界,屑玉满虚空。
此地知丰乐,如何答上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此地丰乐如何上穹

此地 cǐ dì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丰乐(豐樂)fēng lè
岁丰熟,民安乐。亦谓富饶安乐。《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汉 郑玄 笺:“喻 周 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 晋 法显 《佛国记》:“在道一月五日,得到 于闐 ,其国丰乐,人民殷盛。”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本纪》:“ 江 淮 间连年丰乐,兵食盈溢。” 王闿运 《江陵书院记》:“及天地丰乐,物力饶衍,诸生从容讽议,以谋策海外。”  ——《漢語大詞典》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答 dá/dā《國語辭典》

答 [ dá ]

  1. 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2. 接受他人的恩惠而加以回報。如:「報答」、「答謝」。

答 [ dā ]

  1. 應允、對答。如:「答應」。
  2. 理睬、打招呼。如:「答理」。
  1. 參見「[[答答]]」條。
  1. 姓。如古代有陶邑大夫答子,為答姓之始。
上穹 shàng qióng
上天;天帝。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弃离臣子,背世长终。兆民号咷,仰愬上穹。” 南唐 李中 《下蔡春偶作》诗:“採兰扇枕何时遂,洗虑焚香叩上穹。”《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罪恶贯盈,灵祇共愤……随即奏闻上穹,已正典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