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飞霰纷纷集,同云羃羃重。

郭印宋代〕《时升咏雪效前人体尽禁比类颜色等字率予同赋

丰年真可必,时雪降今冬。
飞霰纷纷集,同云羃羃重。
炉深添炽炭,寺远隔疏钟。
先压窗前竹,难分岭上松。
画楼欺酒力,幽径灭樵踪。
蓑笠看渔父,锄犁慰老农。
穿檐寒正苦,布野润宜浓。
梁苑思重赋,袁门想半封。
龙沙犹张王,虎士莫骄慵。
吾土端无恙,天公久见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纷纷同云羃羃

飞 ( 飛 ) fēi
飞 [ fēi ]
  1.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2.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3.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4. 极,特别地:刀子~快。
  5.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6.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7.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霰 xiàn《國語辭典》

霰 [ xiàn ]

  1. 雨点遇冷空气凝成的雪珠,降落时呈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降于下雪之前。如:「雨霰」、「霜霰」。宋·欧阳修〈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词:「洛城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
纷纷(紛紛)fēn fēn
(1).乱貌。《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重华 一去寧復得?天下纷纷经几 秦 。” 明 沈采 《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沙汀 《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
(2).众多貌。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宋 苏轼 《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 之际,何其乱也。故曰 春秋 之盟无信盟也, 春秋 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红楼梦》第二九回:“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茅盾 《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 王安石 《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漢語大詞典》
集 jí《國語辭典》

集 [ jí ]

  1. 棲息。《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南朝宋·鮑照〈贈傅都曹別詩〉:「輕鴻戲江潭,孤鴈集洲沚。」
  2. 把散開的事物聚合在一起。如:「集合」、「聚集」、「籌集」、「集資」、「收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響應,嬴糧而景從。」
  1. 市場、人口聚集舉行交易的地方。如:「市集」、「趕集」、「年集」。
  2. 地名用字。如:「張家集」。《儒林外史·第二回》:「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3. 輯錄詩文等的書籍。如:「詩集」、「文集」。《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4. 量詞。計算叢書或影劇集系列的單位。如:「這齣戲今天播出第三集。」
  5. 中國傳統圖書四部分類的第四部,包括詩文等的作品稱為「集」。
同云(同雲)tóng yún
《诗·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朱熹 集传:“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因以为降雪之典。 唐 李咸用 《大雪歌》:“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宋 周邦彦 《女冠子·雪景》词:“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书长安看花前后记辛壬癸甲录后》:“丁酉入春以来,同云酿雪,春寒特甚。”  ——《漢語大詞典》
羃羃 mì mì
(1).覆盖笼罩貌。 唐 白居易 《古意》诗:“玉琴声悄悄,鸞镜尘羃羃。” 唐 柳宗元 《晋问》:“积雪百里,皛皛羃羃。”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露楸亭亭,云塚羃羃。”
(2).密布貌。 唐 喻凫 《春雨如膏》诗:“羃羃敛轻尘,濛濛溼野春。” 唐 卢照邻 《悲穷通》诗:“离离碣石之鸿,羃羃江潭之草。” 宋 梅尧臣 《送葛都官南归》诗:“ 江 南羃羃梅雨时,风帆差差并鸟飞。”
(3).浓深貌。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盖江烟羃羃,拂掉影寥寥。” 王伯大 音释:“羃羃,深貌。” 唐 郭密之 《永嘉经谢公石门山作》诗:“阴潭下羃羃,秀岭上层层。”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