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踌躇(躊躇)chóu chú
(1).踯躅,徘徊不进。《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驥踌躇於弊輂兮。” 王逸 注:“踌躇,不行貌。”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路若经 商山 ,为我少踌躇。”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一到门边,便听着有那响亮的笑声,他不觉心一动,脚就踌躇了。”
(2).犹豫,迟疑不决。《楚辞·九辩》:“事亹亹而覬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晋 潘岳 《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唐 姚合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酬章深自鄙,欲寄復踌蹰。”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看满地斜阳欲暮,到萧条客馆,兀自意踌蹰。” 鲁迅 《彷徨祝福》:“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3).研究,反复思量。《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酒醒后细踌蹰,一寸柔肠千万缕。”《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赵衰 、 狐偃 等因与 秦 臣 蹇叔 、 百里奚 、 公孙枝 等深相结纳,共踌躇復国之事。”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窃尝为 日本 踌躇审度,知其志必不仅在 朝鲜 、 琉球 也。” 叶圣陶 《线下·孤独》:“他也预备要走;然而走到什么地方去,却是个很费踌躇的难题--他每天上午离开茶馆之前照例要遇到这个难题。”
(4).从容自得。《庄子·外物》:“圣人踌躇以兴事。” 成玄英 疏:“踌躇,从容也。”《庄子·田子方》:“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5).忐忑不安,极度痛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阳迈 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絶復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漢語大詞典》
(2).犹豫,迟疑不决。《楚辞·九辩》:“事亹亹而覬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晋 潘岳 《笙赋》:“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唐 姚合 《酬杨汝士尚书喜人移居》:“酬章深自鄙,欲寄復踌蹰。” 清 洪升 《长生殿·疑谶》:“看满地斜阳欲暮,到萧条客馆,兀自意踌蹰。” 鲁迅 《彷徨祝福》:“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3).研究,反复思量。《全元散曲·醉花阴·秋怀》:“酒醒后细踌蹰,一寸柔肠千万缕。”《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赵衰 、 狐偃 等因与 秦 臣 蹇叔 、 百里奚 、 公孙枝 等深相结纳,共踌躇復国之事。”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窃尝为 日本 踌躇审度,知其志必不仅在 朝鲜 、 琉球 也。” 叶圣陶 《线下·孤独》:“他也预备要走;然而走到什么地方去,却是个很费踌躇的难题--他每天上午离开茶馆之前照例要遇到这个难题。”
(4).从容自得。《庄子·外物》:“圣人踌躇以兴事。” 成玄英 疏:“踌躇,从容也。”《庄子·田子方》:“方将踌躇,方将四顾。”
(5).忐忑不安,极度痛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阳迈 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絶復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局已变,势难支,踌蹰中夜少眠时。” ——《漢語大詞典》
反伤(反傷)fǎn shāng
指树木的倒勾刺。《山海经·中山经》:“ 讲山 ……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郭璞 注:“反伤,刺下勾也。” 袁珂 校注:“伤,刺也;《方言》卷三 郭璞 注云:‘《山海经》谓刺为伤也。’” ——《漢語大詞典》
怀 ( 懷 ) huái《國語辭典》
- 「懷 」的異體字。
衰草 shuāi cǎo
枯草。 南朝 梁 沈约 《岁暮愍衰草》诗:“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逕中,寒荄不可识。”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该处一片荒郊,半为墟墓,断碑零落,衰草萧条。”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向 托氏 邸宅行来,小桥转侧,树影俯窥溪流,水云映漾,轻步衰草上,如天然的氍毹,心神散畅。” ——《漢語大詞典》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名-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 姓。如汉代有露平。
-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动-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虫 ( 蟲 ) chóng《國語辭典》
虫 [ huǐ ]
名- 虺的古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虫 [ chóng ]
- 同「虫 」。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动-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