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报(天報)tiān bào
《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后因以“天报”谓上天对人为善作恶的不同报应。《后汉书·鲁恭传》:“故爱人者必有天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公之直》:“即使 朱公 真有其术,以伊品行,亦必不为,其天报之不爽耳!” ——《漢語大詞典》
良 liáng《國語辭典》
良 [ liáng ]
形- 善、美好。如:「良師」、「優良」、「良宵」。《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 賢明。如:「賢良」。唐·韓愈〈原毀〉:「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誅罰良善,日以益 甚。」
-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良霄。
- 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 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未已 wèi yǐ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漢語大詞典》
诸孙(諸孫)zhū sūn
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铮铮(錚錚)zhēng zhēng
(1).象声词。常形容金、玉等物的撞击声。《南齐书·祥瑞志》:“其东忽有声錚錚,又掘得泉,沸涌若浪。”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五絃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復錚錚。”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投胶》:“猛按着腰间霜刃,发於新硎,问何年遇事,錚錚感奋。”《花城》1981年第2期:“忽的听见外面响起铮铮的脚步声。”
(2).比喻坚贞、刚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 李贤 注:“《説文》曰:‘錚錚,金也。’铁之錚錚,言微有刚利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 董昌 称僭,杀□官 李韜 , 施从实 、 竇鄞 皆强諫,不听, 韜 最錚錚。”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临任》:“錚錚守贞,拚投崖,遇救仗彼神灵。” 吴晗 《灯下集·论海瑞》:“ 海刚峰 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
(3).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洛中 錚錚 冯惠卿 ,名 蓀 ,是 播 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端》:“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錚錚。”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还组织了‘火花’的团体,有当时铮铮的革命家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的‘火花’派。”
(4).比喻言词刚劲有力。 清 李绍城 《〈泛湖偶记〉跋》:“观丽人錚錚数语,亦可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矣。”《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改造中国与世界’,七字铮铮天与地。”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坚贞、刚强。《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 李贤 注:“《説文》曰:‘錚錚,金也。’铁之錚錚,言微有刚利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 董昌 称僭,杀□官 李韜 , 施从实 、 竇鄞 皆强諫,不听, 韜 最錚錚。”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临任》:“錚錚守贞,拚投崖,遇救仗彼神灵。” 吴晗 《灯下集·论海瑞》:“ 海刚峰 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
(3).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洛中 錚錚 冯惠卿 ,名 蓀 ,是 播 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端》:“诗更高雅,于才子中名响錚錚。”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还组织了‘火花’的团体,有当时铮铮的革命家一百人至一百五十人的‘火花’派。”
(4).比喻言词刚劲有力。 清 李绍城 《〈泛湖偶记〉跋》:“观丽人錚錚数语,亦可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矣。”《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改造中国与世界’,七字铮铮天与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