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神岳精灵动,人寰波浪漫。

胡宏宋代〕《五峰亭

凿山置亭榭,开沼放波澜。
松竹希微绿,菱莲次第丹。
风烟富清远,气象薄高寒。
媚此千金躯,舍彼百虑攒。
神岳精灵动,人寰波浪漫。
乐生忧亦集,徒倚遍阑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神岳精灵人寰波浪

神岳(神嶽)shén yuè
亦作“ 神岳 ”。
(1).对山岳的敬称,言其具有灵异。 三国 魏 曹植 《远游篇》:“灵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峨。” 晋 傅玄 《正都赋》:“神岳双立,冈巖崟崟。”
(2). 唐 代 武则天 给 嵩山 的封号。《旧唐书·礼仪志四》:“﹝ 则天 ﹞又以 嵩山 与 洛水 接近,因改 嵩山 为 神岳 。”  ——《漢語大詞典》
精灵(精靈)jīng líng
(1).精灵之气。古人认为是形成万物的本原。《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唐 孔颖达 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含精灵於五纬,驾贞明於三象。”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 荆 衡 气偏秀, 江 汉 流不歇;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
(2).犹精神。 汉 傅毅 《舞赋》:“攄予意以宏观兮,绎精灵之所束。”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乃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 唐 张鷟 《游仙窟》:“身体若飞,精灵似梦。”
(3).灵魂。 晋 左芬 《万年公主诔》:“况我公主,形灭体讹,精灵迁逝,幽此中阿。” 唐 李华 《咏史》之一:“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古来谁保千年业,精灵永留山庙。”
(4).神仙;精怪。《文选·左思〈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精灵留其山阿,翫其奇丽。” 吕向 注:“精灵,神仙之类。” 宋 梅尧臣 《缺月》诗:“夜深精灵鬼物动,僁窣古莽无风吹。”《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那黄金、美女、大虫、乞丐,都是他役使精灵变化来的。”《红楼梦》第一二○回:“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里的精灵,他自具一种性情。”
(5).机灵。《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个个人古怪精灵,个个人久惯老诚。” 沙汀 《淘金记》四:“你不过装傻就是了。怕我不知道吧,你们 何 家那一个不是精灵透了的啊。”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2. 使开始发生:发~。
  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 非静止的:~画。
  7. 可变的:~产。
  8. 行为:举~。~作。
  9. 常常:~辄得咎。
人寰 rén huán
人间;人世。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迴头下望人寰处,不见 长安 见尘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出人寰脱离灾障,拜辞了风流情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近视之,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絶人寰。”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啊,我回顾那堕落了的人寰,我还禁不住愤怒重重,痛定思痛。”  ——《漢語大詞典》
波浪 bō làng
(1).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晋书·张华传》:“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於是失剑。” 唐 李绅 《溯西江》诗:“空阔远看波浪息, 楚 山安稳过云岑。” 梁斌 《播火记》十九:“他的心情,像大河里的波浪奔腾汹涌。”
(2).比喻起伏的思潮。《坛经·疑问品》:“烦恼无,波浪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和平环境里,心里也许有些小波浪,不大如意;一上战场,什么不如意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一个想头--应该胜利。”
(3).指面容。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老保儿强把身躯纽,切驾的波浪上堆着霜雪。”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四折:“彬彬文质,挣波浪,怎教人不念想。”
(4).风流。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一剗地疏狂,千般的波浪,诸餘的事行,难道是不理会惜玉怜香?”
(5).殷勤。指男女情爱。《雍熙乐府·小桃红·西厢百咏之六七》:“问 红娘 ,一一説到他心上,做了主张,通些波浪,教你去成双。”
(6).指献殷勤;帮衬。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我是寨儿中风月的元戎将,善吟咏,会波浪,能譔梨园新乐章。”
(7).比喻事情在进行中横生的曲折。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这场祸事从天降,妳妳你便休唱叫喒可便好商量,走将来平白地生波浪。”  ——《漢語大詞典》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1.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2.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1.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2.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3.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4.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1.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2.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3.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1.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1.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