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银罂捧出白玉醅,透鼻香浓风味别。

黄庚元代〕《白酒歌为岩翁赋

火云烧空日色烈,暑气着人方郁结。
岩翁宴客水亭东,竹色蕖香献清绝。
瓜削水晶莲剖珠,象箸犀盘盛陈列。
银罂捧出白玉醅,透鼻香浓风味别。
传来未到心已寒,滟滟琼光莹而洁。
初疑炎帝行冬令,壶结冰澌洗袢热。
又疑仙掌流沆瀣,破□倾来和玉屑。
谁向蓝田拾瑶英,酿成奇液色澄澈。
恐是太华井中溢,修绠铜瓶汲记竭。
又恐夜半雷破山,石髓分流乳泉裂。
既非西貉绵羊酥,又非缑山仙鹤血。
胡为照眼兴陆离,药玉盘中色难别。
令人敢冥不敢漱,怕有飞霜寒齿颊。
一杯一杯复不杯,肺腑尽化为冰雪。
忆昔曾诵坡仙诗,白酒无声泻油滑。
开编自觉馋涎流,讵谓今朝得亲啜。
主人醖藉如此酒,气味清醇韵芳冽。
餔糟诸子醉六经,抱负长才特施设。
君五作醴思用贤,应向商岩求曲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银罂捧出白玉香浓风味

银罂(銀罌,銀甖)yín yīng
亦作“ 银甖 ”。银质或银饰的贮器。用以盛流质。 唐 杨巨源 《石水词》之一:“银罌深锁贮清光,无限来人不得尝。” 唐 李贺 《公莫舞歌》:“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甖。” 清 陈维嵩 《曲游春·花朝》词:“回首夭桃露井,忆檀板银罌,那时偎并。”  ——《漢語大詞典》
捧出
虬髯客传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  ——《韵府拾遗 质韵》
白玉 bái yù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漢語大詞典》
醅 pēi《國語辭典》

醅 [ pēi ]

  1. 沒過濾的酒。《廣韻·平聲·灰韻》:「醅,酒未漉也。」唐·杜甫〈客至〉詩:「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唐·白居易〈問劉十九〉詩:「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透 tòu《國語辭典》

透 [ tòu ]

  1. 一物体穿过另一物体。如:「渗透」、「刺透」、「阳光穿透了树叶,洒了一地的灿烂。」
  2. 暗地里报讯。如:「到时候,还烦你多少透一点讯息。」
  3. 显露。如:「白里透红」。
  1. 形容澈底而充分的程度。如:「熟透」、「摸透」、「看透」、「苦透」、「恨透」、「冷透」。
鼻 bí《國語辭典》

鼻 [ bí ]

  1. 動物的呼吸器官之一,主司嗅覺。
  2. 器物上隆起或突出供把握的部分。如:「門鼻」、「印鼻」。
  3. 針孔。北周·庾信〈七夕賦〉:「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4. 地理學上指陸地突出海面的尖端部分。如:「鵝鑾鼻」。也稱為「岬」。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開始的。如:「鼻祖」。
香浓(香浓)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二首 其一 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
《韵府拾遗 冬韵》:康伯可词古鼎沉烟篆细玉笋破橙橘香浓  ——《骈字类编》
风味
1.美味。亦指一地特有之食品口味。《晋书·王彬传》:“ 彬 为人朴素方直,乏风味之好,虽居显贵,常布衣蔬食。”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採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之七》诗:“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被各地人们推许为雄踞首席的果子,当然味道不可能是酸的涩的。它们一般都很甜美,但是风味却仍然是各具一格的。”
2.风度;风采。《宋书·自序传》:“﹝ 伯玉 ﹞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乖隔年多,不获数附书,慕仰风味,未尝敢忘。”《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丁秀才》:“有 丁秀才 者,亦同寓於观中,举动风味,无异常人。”
3.事物特有的色彩和趣味。 唐 郭仲翔 《与吴保安书》:“而乡里先达,风味相亲,想覩光仪,不离梦寐。”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 渊明 千载人, 子瞻 百世士;出处固不同,风味亦相似。” 周立波 《牛》:“他用高粱秆子编织的筷子笼,也有特别精致的花纹,小巧玲珑,很有点 江 南的风味。”  ——《漢語大詞典》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1. 「別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