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汉官(漢官)hàn guān
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 汉 人官吏。《元史·祭祀志五》:“集贤院奏遣 汉 官,翰林院奏遣 蒙古 官,出璽书给驛以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 ——《漢語大詞典》
题名(題名)tí míng
(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 张籍 《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前蜀 马鉴 《续事始》:“ 慈恩寺 题名:开游而题其同年姓名於塔下,后为故事。”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於其中焉。” 郭沫若 《游西安》:“ 大雁塔 下多题名碑记。古时候有所谓‘ 雁塔 题名’,凡新登科的人要在 大雁塔 下集体树立题名碑。”
(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歷久渐就湮没。”
(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
(4).指门额。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氷,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沈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
(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署《礼记》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
(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歷久渐就湮没。”
(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
(4).指门额。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氷,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沈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
(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署《礼记》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 ——《漢語大詞典》
当家(當家)dāng jiā
(1).主持家业。《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 老舍 《四世同堂》一:“儿子不常住在家里,媳妇又多病,所以事实上是长孙与长孙媳妇当家。”
(2).指主持家业或主持公众事务的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买卖归来汗未消,上牀犹自想来朝,为甚当家头先白,每日思量计万条。” 曹靖华 《飞花集·点苍山下金花娇》:“她的话不但条理分明,而且连数字都像一串串珍珠,从口中滚滚流出。这是一位胸中有‘数’的好‘当家’。”
(3).作主;为主。 冯金堂 《挖塘》:“ 老犟 把头又一歪:‘我的嘴我当家,想说说,不想说不说嘛。’”《花城》1981年第2期:“这个死老头子,他管的可倒宽。在矿上他当家。在这儿大婶当家。”《人民日报》1981.1.5:“﹝社员﹞种粮的多,种蔬菜的少,即使种点菜,也是白菜、萝卜当家,没有多少新鲜可口的时令菜。”
(4).指丈夫。 李鉴堂 《俗语考原》:“北俗妻对人称其夫曰当家。”参见“ 当家人 ”、“ 当家的 ”。
(1).本家;同宗。《北史·房彦询传》:“﹝ 房熊 ﹞长子 彦询 最知名……特为叔 豹 所爱重。病卒, 豹 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时有司追捉急切……﹝ 魏贞 ﹞谓 皓 ( 周皓 )曰:‘ 汴州 周简老 ,义士也,復与郎君当家,今可依之。’”《太平广记》卷二六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先是, 令狐 自以单族,每欲繁其宗,与 崔 卢 抗衡,凡是当家,率皆引进。”《红楼梦》第一○四回:“那也不是他的能为,拿着太爷留下的公中银钱在外放加一钱,我们穷当家儿,要借一两也不能。”
(2).自家;本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犯国法, 师德 当家儿子亦不能捨,何况渠。” 宋 范成大 《二月二十七日病后始能扶头》诗:“心为蚤衰元自化,髮从无病已先华。更蒙厉鬼相提唱,此去山林属当家。” 宋 杨万里 《寄题福帅张子仪尚书楔游堂》诗:“不要外人来作记,当家自有笔如椽。”
(3).指自家人。《红楼梦》第六五回:“俗语説:‘便宜不过当家’,你们是弟兄,咱们是姊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来。”
(4).行家;内行。 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之三:“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诗颇浅率,未为当家,而亦时有清新之作。” ——《漢語大詞典》
(2).指主持家业或主持公众事务的人。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买卖归来汗未消,上牀犹自想来朝,为甚当家头先白,每日思量计万条。” 曹靖华 《飞花集·点苍山下金花娇》:“她的话不但条理分明,而且连数字都像一串串珍珠,从口中滚滚流出。这是一位胸中有‘数’的好‘当家’。”
(3).作主;为主。 冯金堂 《挖塘》:“ 老犟 把头又一歪:‘我的嘴我当家,想说说,不想说不说嘛。’”《花城》1981年第2期:“这个死老头子,他管的可倒宽。在矿上他当家。在这儿大婶当家。”《人民日报》1981.1.5:“﹝社员﹞种粮的多,种蔬菜的少,即使种点菜,也是白菜、萝卜当家,没有多少新鲜可口的时令菜。”
(4).指丈夫。 李鉴堂 《俗语考原》:“北俗妻对人称其夫曰当家。”参见“ 当家人 ”、“ 当家的 ”。
(1).本家;同宗。《北史·房彦询传》:“﹝ 房熊 ﹞长子 彦询 最知名……特为叔 豹 所爱重。病卒, 豹 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时有司追捉急切……﹝ 魏贞 ﹞谓 皓 ( 周皓 )曰:‘ 汴州 周简老 ,义士也,復与郎君当家,今可依之。’”《太平广记》卷二六一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先是, 令狐 自以单族,每欲繁其宗,与 崔 卢 抗衡,凡是当家,率皆引进。”《红楼梦》第一○四回:“那也不是他的能为,拿着太爷留下的公中银钱在外放加一钱,我们穷当家儿,要借一两也不能。”
(2).自家;本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犯国法, 师德 当家儿子亦不能捨,何况渠。” 宋 范成大 《二月二十七日病后始能扶头》诗:“心为蚤衰元自化,髮从无病已先华。更蒙厉鬼相提唱,此去山林属当家。” 宋 杨万里 《寄题福帅张子仪尚书楔游堂》诗:“不要外人来作记,当家自有笔如椽。”
(3).指自家人。《红楼梦》第六五回:“俗语説:‘便宜不过当家’,你们是弟兄,咱们是姊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来。”
(4).行家;内行。 宋 范成大 《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之三:“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瞿忠宣公集》:“诗颇浅率,未为当家,而亦时有清新之作。” ——《漢語大詞典》
谱 ( 譜 ) pǔ
谱 [ pǔ ]
-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年~。家~。食~。菜~。~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
-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歌~。乐(yuè)~。棋~。画~。~号。~表。
- 编写歌谱:~曲。~写。~制。
向来(嚮來)xiàng lái
(1).刚才;方才。《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齏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沛国 刘璡 ,尝与兄 瓛 连栋隔壁, 瓛 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 瓛 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 宋 陆游 《夏雨》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2).立时;即刻。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緡;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宋 辛弃疾 《浣溪沙》词:“歌串如珠箇箇匀,被花勾引笑和顰,向来惊动画梁尘。”
(3).后来;以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手中出一铁凿,可尺餘,安著都督头,便举椎打之。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候向来城寨修完了毕,别奏取旨。”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閒却著书年。”
(4).从来;一向。 唐 唐彦谦 《玉蕊》诗:“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元 张养浩 《登泰山》诗:“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几年以来,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
(5).从前;过去;原来。 宋 杨万里 《晚过常州》诗:“人民城廓依然是,只有向来鬚鬢非。” 明 高启 《登西城门》诗:“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
(1).从前;一向。 唐 元稹 《竞渡》诗:“草木霑我润,豚鱼望我蕃。嚮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梅花身份絶高,嚮来未经人道。”
(2).犹近来。 宋 万俟咏 《木兰花慢》词:“梅花嚮来始别,又怱怱、结子满枝头。” ——《漢語大詞典》
(2).立时;即刻。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緡;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宋 辛弃疾 《浣溪沙》词:“歌串如珠箇箇匀,被花勾引笑和顰,向来惊动画梁尘。”
(3).后来;以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鬼手中出一铁凿,可尺餘,安著都督头,便举椎打之。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候向来城寨修完了毕,别奏取旨。” 明 李东阳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閒却著书年。”
(4).从来;一向。 唐 唐彦谦 《玉蕊》诗:“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元 张养浩 《登泰山》诗:“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几年以来,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
(5).从前;过去;原来。 宋 杨万里 《晚过常州》诗:“人民城廓依然是,只有向来鬚鬢非。” 明 高启 《登西城门》诗:“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
(1).从前;一向。 唐 元稹 《竞渡》诗:“草木霑我润,豚鱼望我蕃。嚮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梅花身份絶高,嚮来未经人道。”
(2).犹近来。 宋 万俟咏 《木兰花慢》词:“梅花嚮来始别,又怱怱、结子满枝头。” ——《漢語大詞典》
诸公(諸公)zhū gōng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漢語大詞典》
孰 shú《國語辭典》
孰 [ shú ]
動- 成熟。熟的本字。《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清·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 誰。《論語·公冶長》:「孰謂微生高直?」唐·杜甫〈夏日李公見訪〉詩:「苦遭此物聒,孰謂吾廬幽?」
- 何、什麼。《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为伍(爲伍)wéi wǔ
做伙伴。《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 隋 卢思道 《孤鸿赋》:“唼喋粃粺,鸡鶩为伍。” 廖仲恺 《革命党应有的精神》:“要与兵士为伍,才能够变敌军的军心,宣传自己的主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