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燕麦(燕麥)yān mài
(1).植物名。野生于废墟荒地间,燕雀所食,故名。子实亦可用以救饥。《尔雅·释草》“蘥,雀麦” 晋 郭璞 注:“即燕麦也。” 郝懿行 义疏:“ 苏恭 《本草注》云:‘所在有之,生故墟野林下,苗叶似小麦而弱,其实似穬麦而细。一名杜姥草,一名牛星草。’”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序:“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重游 玄都观 ,荡然无復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耳。” 元 乃贤 《南城咏古·妆台》:“废苑鸎花尽,荒臺燕麦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雀麦》﹝集解﹞引 周定王 曰:“燕麦穗极细,每穗又分小叉十数箇,子亦细小。舂去皮,作麵蒸食,及作饼食,皆可救荒。” 清 王士禛 《宋道人传》:“老僧不甚食,厨中所有,惟燕麦芋魁,食之遂不飢。”
(2).比喻有名无实。《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言兔丝有丝之名而不可以织,燕麦有麦之名而不可以食。古歌曰:‘田中兔丝,如何可络!道边燕麦,何尝可穫!’……皆谓有名无实也。” 清 孙枝蔚 《七夕杂咏》之五:“深觉虚名无益,徒令老大堪悲。试看牵牛织女,何殊燕麦兔丝?”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有名无实。《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言兔丝有丝之名而不可以织,燕麦有麦之名而不可以食。古歌曰:‘田中兔丝,如何可络!道边燕麦,何尝可穫!’……皆谓有名无实也。” 清 孙枝蔚 《七夕杂咏》之五:“深觉虚名无益,徒令老大堪悲。试看牵牛织女,何殊燕麦兔丝?”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菟葵 tú kuí
植物名。似葵,古以为蔬。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序:“荡然无復一树,唯菟葵,燕麦动摇春风而已。” ——《漢語大詞典》
种种(種種)zhǒng zhǒng
(1).犹言各种各样;一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秦皇帝 大説,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穀种种百工而行。”《隋书·王劭传》:“ 永安宫 北有自然种种音乐,震满虚空。”《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他为自小儿没受过这个折蹬,所以就种种不讨好。”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佛之所以现种种身説法,为此而已。”
(2).头发短少貌。形容老迈。《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杜预 注:“种种,短也。” 宋 曾巩 《上翁领》诗:“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 明 高启 《明月湾》诗:“莫照种种髮,但照耿耿心。” 清 钱谦益 《〈湖外野吟〉序》:“童而学之,髮种种矣,而后今乃知其难也。”
(3).淳厚朴实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 王先谦 集解引 李颐 曰:“种种,谨慤貌。” ——《漢語大詞典》
(2).头发短少貌。形容老迈。《左传·昭公三年》:“余髮如此种种,余奚能为。” 杜预 注:“种种,短也。” 宋 曾巩 《上翁领》诗:“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 明 高启 《明月湾》诗:“莫照种种髮,但照耿耿心。” 清 钱谦益 《〈湖外野吟〉序》:“童而学之,髮种种矣,而后今乃知其难也。”
(3).淳厚朴实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 王先谦 集解引 李颐 曰:“种种,谨慤貌。” ——《漢語大詞典》
承 chéng《國語辭典》
承 [ chéng ]
動- 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 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 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 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 姓。如漢代有承宮。
标目(標目)biāo mù
(1).标立名目。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考其滥觴所出,起於 司马氏 。案 马 《记》以史制名, 班 《书》持 汉 标目。”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使 熹 果无学术歟?人何用仰之;果有学术歟?其相与从之者,非欲强自标目以劝人为忠为孝者,乃所以为人材计,为国家计也。”
(2).指标立的名目。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六诗三笔,见南士之论文, 杜 诗 韩 笔,亦 唐 人之标目。”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若第二法,则‘侦探’、‘言情’等,种种标目,似无不妥。”
(3).题名。 明 李东阳 《〈七贤过关图〉跋》:“又尝闻吾友 倪文毅公 岳 称其父 文僖公 尝得旧图,人各有标目,有 王维 、 史白 者,而不能悉记也。” 明 袁宏道 《看梅用前韵》:“气条繁蕊乱高清,引得时流妄标目。”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 唐 张为 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 白居易 、 孟云卿 、 李益 、 鲍溶 、 孟郊 、 武元衡 ,皆有标目。”
(4).谓给人起绰号。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 祐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
(5).显扬。《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逢 ( 甄逢 )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一本作“ 标白 ”。
(6).古代戏曲开场白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第一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漢語大詞典》
(2).指标立的名目。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六诗三笔,见南士之论文, 杜 诗 韩 笔,亦 唐 人之标目。”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若第二法,则‘侦探’、‘言情’等,种种标目,似无不妥。”
(3).题名。 明 李东阳 《〈七贤过关图〉跋》:“又尝闻吾友 倪文毅公 岳 称其父 文僖公 尝得旧图,人各有标目,有 王维 、 史白 者,而不能悉记也。” 明 袁宏道 《看梅用前韵》:“气条繁蕊乱高清,引得时流妄标目。”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 唐 张为 撰《诗人主客图》一卷,所谓主者, 白居易 、 孟云卿 、 李益 、 鲍溶 、 孟郊 、 武元衡 ,皆有标目。”
(4).谓给人起绰号。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公 元 祐时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诸公卿,率有标目,殆徧也,独於 司马温公 不敢有所重轻……及归舍,方卸巾弛带,乃连呼曰:‘司马牛!司马牛!’”
(5).显扬。《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逢 ( 甄逢 )能行身,幸於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一本作“ 标白 ”。
(6).古代戏曲开场白的引子。用以介绍全剧梗概。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第一出的小标题“标目”即是。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