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圣贤不世出,会合未可知。

金君卿宋代〕《文相生日

圣贤不世出,会合未可知。
朝廷余百年,天将右重熙。
经纶须得人,公为生斯时。
维时秋九月,爽气横海涯。
三叶凋堦蓂,嘉梦符熊罴。
岂物锺岳灵,囊括昂与箕。
夹山州之望,罄竭敢自私。
复疑於其来,释老亲抱持。
道貌莹襁褓,公相乃余姿。
胜衣惜寸阴,问学俱忘疲。
过目已解悟,知妙初无师。
峨冠践场屋,发策趋丹墀。
儒馆聊税息,伟望临华夷。
知公孰能尽,荆公每嗟咨。
谓与公所学,展矣无可疑。
所忧异世习,老不见设施。
勃兴得神考,丞弼须臯夔。
公始在劝讲,朝夕输论思。
君臣由一德,协合踰埙篪。
法度日新美,小不遗毫釐。
衔恤俄去位,虚佇同调饥。
迨归不阅岁,再迁居近司。
荆公镇江左,成绩忧废隳。
润色固赖何,可但如曹随。
一朝困憸言,补外垂十朞。
眷倚晚益厚,爰立兹可期。
先帝遣神游,登用多非宜。
恭默久不言,狙诈事谩欺。
经始稽典坟,利泽覃四维。
反指为虚政,屏弃无孑遗。
勋旧比共驩,东南困流离。
高怀信安恬,国尔关盛衰。
所增在式廊,上帝初耆之。
年来闢四门,比德皆纷披。
群才得彙征,灵光动晨曦。
而公屈方面,疑叹均一辞。
肇此始生日,川至来繁禧。
矧上思肯构,绳墨繄谁尸。
典策备广庭,三节方星驰。
归与庙堂上,百辟劳瞻仪。
步趋谢几杖,康宁见期颐。
阜俗犹禔身,温饱兼恂嫠。
陶冶既礼乐,於变无浇漓。
英声播金石,是皆出人为。
公嫓自鲸劓,了不见成亏。
庄周肆诋訿,所以尊孔尼。
发挥自公手,千载无沉迷。
邦人申寿祝,稚艾肩相随。
具幸公少留,此语真愚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圣贤不世会合未可

圣贤(聖賢)shèng xián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杰出者。《易·鼎》:“彖曰: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吾子不以 愈 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清 秋瑾 《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觅民贼,捨身救民是圣贤。”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一向没遇到过像 曹先生 这样的人,所以他把这个人看成圣贤。”
(2).圣君和贤臣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然 莱公 非赖 章圣 渊谋神断,先发於中,而独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圣贤相济,呜呼盛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圣贤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载下感激欲涕也。”
(3).泛称神、仙、佛、菩萨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如生如灭理皆明,无相无为法不二,圣贤 弥勒 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明 沈鲸 《双珠记·真武灵应》:“空中果有圣贤,猛可地威灵宣现,云霄旋转,推移路一千。”《天地会诗歌选·〈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为尊长,六拜六祖六圣贤。”
(4).清酒与浊酒的并称。亦泛指酒。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九醖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三:“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 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请从酒国徵谱牒,为尔罗缕辨圣贤。” 清 方文 《饮梅周文秋庄》诗之二:“有酒频斟酌,何论圣与贤。”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不世 bù shì
非一世所能有,罕有。多谓非凡。《后汉书·隗嚣传》:“足下将建 伊 、 吕 之业,弘不世之功。” 李贤 注:“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戮不世之渠兇,歼滔天之巨寇。” 清 洪升 《长生殿·收京》:“今仗元帅洪威,重收宫闕,真乃不世之勋也。”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诗:“屡见儿皇帝,难逢不世才。”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会合(會合)huì hé
(1).聚集;聚合。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虽羽驾尘襟,难於会合,而丹诚皎日,誓以周旋。”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在月影婆娑的白杨林里, 黑老蔡 一伙人和 杨英 他们会合了。”
(2).见面;相逢。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 宋 苏舜钦 《颍川留别王公辅》诗:“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 冯雪峰 《秋夜怀若迦》:“在这样悲苦中,我们所祝福的,便只有在暗黑的秋夜,旷野里会有一地给你和妹妹一刹那的会合之一事了。”
(3).遇合。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二:“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
(4).匹配;配合。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这等我们两箇的姻缘,毕竟在几时会合?”
(5).引申为交合。《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教妓女 红莲 假扮寡妇借宿,百般诱引……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6).指接合的地方。《文选·王褒〈洞箫赋〉》:“带以象牙,掍其会合。” 李善 注:“言以象牙饰其会合之际。”
(7).汇合。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桑干河 ﹞再流下去十五里,到 合庄 ,就和 洋河 会合。”
(8).犹综合。 郁达夫 《回忆鲁迅》:“从这些地方,会合起来,大约他们反目的真因,也可以猜度到一二成了。”  ——《漢語大詞典》
未可 wèi kě
(1).不可。《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 劌 曰:‘未可。’ 齐 人三鼓, 劌 曰:‘可矣。’”《后汉书·荀彧传》:“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 唐 杜甫 《剑门》诗:“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绳以妄语戒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上说‘ 鲁迅 多疑’,是不错的,我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变化正未可限量呢。”
(2).未必可以。《论语·子罕》:“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何晏 集解:“适,之也。虽学,或得异端,未必能之道。”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