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纪修行箬笠僧,布衣褴褛发鬅鬙。

金君卿宋代〕《题赠南台山院主吉大师

三纪修行箬笠僧,布衣褴褛发鬅鬙。
邑人与卜幽栖处,象法能通最上乘。
常宿灵喦敲玉磬,旋营精刹布金绳。
江西望镇称台岭,使者重来喜共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纪修行箬笠布衣褴褛鬅鬙

三纪(三纪)
唐 杨巨源 酬裴舍人见寄 诗陪亚相逾三纪,石笥烟霞不共攀。
唐 白居易 松斋自题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馀。
唐 刘禹锡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韵府拾遗 纸韵》:晋书律历志孝武太元九年甲申天水万岌造三纪甲子元历  ——《骈字类编》
修行 xiū xíng
(1).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 , 臧严 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
(2).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史记·殷本纪》:“封 紂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6).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漢語大詞典》
箬笠 ruò lì
用箬叶或竹篾编制的宽边帽。 唐 隐峦 《牧童》诗:“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篛笠。” 宋 杨万里 《丙申岁朝》:“山色长供青篛笠,春光不为白髭鬚。”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一撒网,一簑衣,一篛笠。”  ——《漢語大詞典》
僧 sēng《國語辭典》

僧 [ sēng ]

  1. 和尚,出家修行的人。如:「老僧入定」。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 姓。如唐代有僧可朋。
布衣 bù yī
(1).布制的衣服。《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汉书·礼仪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翠 ﹞又製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著布素,闭门念佛。”
(2).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餘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 庆历 中,有布衣 毕昇 ,又为活板。”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  ——《漢語大詞典》
褴褛(襤褸)lán lǚ
(1).形容衣服破烂。《方言》第三:“ 南楚 凡人贫衣被丑弊,谓之须捷……或谓之襤褸。故《左传》曰:‘篳路襤褸以啟山林。’”《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公 擦摩老眼看时,却是六十来岁的老儿,行缠绞脚,八搭麻鞋,身上衣服,甚是襤褸。”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宋 初朝士竞尚西崑体。伶人有为 李义山 者,衣衫襤褸。旁有人问:‘君何为尔?’答曰:‘近日为诸馆职撏撦,故至此。’” 沙汀 《代理县长》:“几个一同跑来‘发财’的随从人员,都陆续逃光了,现在为老爷们服役的是几名褴褛的壮丁。”
(2).比喻破旧。 王西彦 《鱼鬼》五:“那两间褴褛的茅屋。” 李瑛 《北平》诗:“这单调的城富丽又褴褛,四面重复的建筑如走马灯。”
(3).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
(4).泛指破烂的衣服。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诗一百韵》:“传衣念褴褸,举案笑糟糠。” 艾青 《旷野》诗:“它们都一样地以墙边柴木的凌乱,与竹竿上垂挂的褴褛,叹息着徒然而终止的勤劳。”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鬅鬙 péng sēng
    (1).头发散乱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忽见一小鬼鬅鬙,头长二尺餘。”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一足刚蹺一足轻,数茎头髮乱鬅鬙。”
    (2).喻山石花木等参差散乱。 宋 苏轼 《上元夜》诗:“散策桄榔林,林疎月鬅鬙。” 宋 陆游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诗:“鬅鬙暗树类奇鬼,突兀黑云如坏山。”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法云寺》:“过 金山口 二十里,一石山,鬅鬙然。审视,叠千百石小峯为之,如笋张籜。” 清 厉鹗 《金陵移梅歌为嶰谷半查赋》:“挨石鬅鬙锁水怪,循墙屈曲藏冻虺。” 诸宗元 《雪》诗:“马足车声驱浩荡,丛篁坏柳列鬅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