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 充满:怨声~道。
-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 姓。
诞 ( 誕 ) dàn
诞 [ dàn ]
- 大:~命。
- 欺诈,虚妄:怪~。~妄。
- 生育,人出生:~生。~辰(生日)。
- 生日:寿~。华~。圣~节。
- 放荡:放~。
佳辰 jiā chén
良辰;吉日。 唐 王勃 《越州秋日宴山亭序》:“岂非琴樽远契,必兆朕於佳辰;风月高情,每留连於胜地。” 宋 柳永 《应天长》词:“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休效 牛山 ,空对江天凝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凡佳辰令节,寒食寒衣,皆拜,设时食。” ——《漢語大詞典》
及 jí《國語辭典》
及 [ jí ]
動- 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 趕得上。如:「及時」、「及早」、「來得及」、「迅雷不及掩耳」。
- 比得上。《論語·公冶長》:「非爾所及也。」唐·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牽涉、發生關係。如:「波及」、「涉及」、「言不及義」。
- 古君位傳襲制度中兄弟相傳。如:「兄終弟及」。《禮記·禮運》:「大人世及以為禮。」
-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高门(高門)gāo mén
(1).高大的门。《史记·韩世家》:“二十五年,旱,作高门。”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高门旦开,流水接軫。”
(2).借指富贵之家,高贵门等。《庄子·达生》:“有 张毅 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 成玄英 疏:“高门,富贵之家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瞭望》1991年第50期:“一面自矜名节,不就征辟;一面艳羡高门,要攀裙带。”
(3).《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因以“高门”指高大其门闾,比喻青云得志,光耀门庭。《后汉书·霍諝传》:“明将军德盛位尊,人臣无二,言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 于公 高门之福,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4).高祖。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高祖》:“ 段行琛 碑:‘高门 平原 忠武王 孝先 。’按高门,高祖也。”
(5). 汉 宫殿名。《史记·汲郑列传》:“ 黯 请閒,见 高门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黄图》: 未央宫 中有 高门殿 。”
(6).门名。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 高门 犹女謁, 齐 幕自 优施 。”自注:“庙东南二里,有门曰 高门 , 齐 人遗女乐,陈于 高门 外。”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富贵之家,高贵门等。《庄子·达生》:“有 张毅 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 成玄英 疏:“高门,富贵之家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瞭望》1991年第50期:“一面自矜名节,不就征辟;一面艳羡高门,要攀裙带。”
(3).《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因以“高门”指高大其门闾,比喻青云得志,光耀门庭。《后汉书·霍諝传》:“明将军德盛位尊,人臣无二,言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 于公 高门之福,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4).高祖。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高祖》:“ 段行琛 碑:‘高门 平原 忠武王 孝先 。’按高门,高祖也。”
(5). 汉 宫殿名。《史记·汲郑列传》:“ 黯 请閒,见 高门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黄图》: 未央宫 中有 高门殿 。”
(6).门名。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 高门 犹女謁, 齐 幕自 优施 。”自注:“庙东南二里,有门曰 高门 , 齐 人遗女乐,陈于 高门 外。” ——《漢語大詞典》
喜气(喜氣)xǐ qì
(1).祥瑞之气。《史记·天官书》:“卿云见,喜气也。”《东观汉记·光武纪》:“望气者言, 舂陵 城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鬱鬱葱葱。’”
(2).欢乐的神色。 唐 刘长卿 《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诗:“温颜风霜霽,喜气烟尘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警卫员们正忙着烧茶端水,穿梭般地来来往往,一个个脸上都充满着喜气。”
(3).指欢乐的气氛。 宋 苏轼 《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诗:“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清 查慎行 《许宗伯等赴敝齿会》诗:“半月前期传父老,一家喜气到儿童。” ——《漢語大詞典》
(2).欢乐的神色。 唐 刘长卿 《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诗:“温颜风霜霽,喜气烟尘收。”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警卫员们正忙着烧茶端水,穿梭般地来来往往,一个个脸上都充满着喜气。”
(3).指欢乐的气氛。 宋 苏轼 《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遗之》诗:“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清 查慎行 《许宗伯等赴敝齿会》诗:“半月前期传父老,一家喜气到儿童。” ——《漢語大詞典》
融 róng《國語辭典》
融 [ róng ]
动- 炊煮时,火气上升消散。《说文解字·鬲部》:「融,炊气上出也。」
- 消溶、溶化。唐·卢仝〈酬愿公雪中见寄〉诗:「梅柳意却活,园圃冰始融。」宋·王安石〈北山道人栽松〉诗:「阳坡风暖雪初融,度谷遥看积翠重。」
- 调和。如:「水乳交融」。
- 流通。如:「融通资金」。《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
- 和乐。如:「其乐融融」。
- 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 传说中的火神。即祝融。《墨子·非攻下》:「天命融隆火。」《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