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李处权宋代〕《题无疵庵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惟良二千石分忧

惟良 wéi liáng
贤良;贤能的官吏。语出《书·君陈》:“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藩》诗:“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  ——《漢語大詞典》
二千石 èr qiān dàn
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太守。”  ——《漢語大詞典》
分忧(分憂)fēn yōu
(1).分担别人的忧虑;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晋书·宣帝纪》:“帝留镇 许昌 ,改封 向乡侯 ,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録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於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寧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诗:“ 尧 有四岳明至理, 汉 二千石真分忧。”《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公 心怀不忍,一手挽住,拉到观音殿上来问道:‘ 桂兄 有何伤痛?倘然见教,小弟或可分忧。’”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三回:“此事本非 朝宗 所宜负责,但事已至此,也不能不为总统分忧。”
(2).《汉书·循吏传序》:“﹝ 孝宣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后因以“分忧”代指郡守之职。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臣名参共理,职忝分忧。”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1.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2.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3.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4.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5.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6.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7. 依靠。如:「托福」。通「托」。
  1.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2.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3. 姓。如清代有托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