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俱无作,幽明两偿欺。
博治人为史,循良吏得师。
谋谟当启沃,出处系安危。
鹗立通丹地,龙章近赤墀。
咨询唐典故,笔削汉官仪。
结客多青眼,承家最白眉。
浩然无害气,汪若有容陂。
慎独仍三省,操危任百罹。
谁嘲玄尚白,自信涅非缁。
俯仰俱无作,幽明两偿欺。
爱君心匪石,忧国鬓成丝。
券外真毫末,樊中足坦夷。
闭门因拂袖,展卷代支颐。
远览迷千古,高怀自一时。
海非蠡可测,豹岂管能窥。
能事推天禄,威名到月支。
孔融徵已晚,安石起何迟。
不待南飞雁,贪悬左顾龟。
向来鹦鹉赋,此去凤凰池。
揭揭英灵气,巍巍柱石姿。
衮衣须我补,霖雨更谁为。
贱子端何者,先生颇识之。
几年当顾盼,今日倒炉锤。
解榻徐生入,弹冠贡子知。
青蝇休点污,白璧漫瑕疵。
炼句终乖律,看书正阙疑。
地偏如有避,交淡欲无私。
瘦马终千里,寒灰待一吹。
西江如可激,皆命守轩帷。
谋谟当启沃,出处系安危。
鹗立通丹地,龙章近赤墀。
咨询唐典故,笔削汉官仪。
结客多青眼,承家最白眉。
浩然无害气,汪若有容陂。
慎独仍三省,操危任百罹。
谁嘲玄尚白,自信涅非缁。
俯仰俱无作,幽明两偿欺。
爱君心匪石,忧国鬓成丝。
券外真毫末,樊中足坦夷。
闭门因拂袖,展卷代支颐。
远览迷千古,高怀自一时。
海非蠡可测,豹岂管能窥。
能事推天禄,威名到月支。
孔融徵已晚,安石起何迟。
不待南飞雁,贪悬左顾龟。
向来鹦鹉赋,此去凤凰池。
揭揭英灵气,巍巍柱石姿。
衮衣须我补,霖雨更谁为。
贱子端何者,先生颇识之。
几年当顾盼,今日倒炉锤。
解榻徐生入,弹冠贡子知。
青蝇休点污,白璧漫瑕疵。
炼句终乖律,看书正阙疑。
地偏如有避,交淡欲无私。
瘦马终千里,寒灰待一吹。
西江如可激,皆命守轩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俯仰(頫仰)fǔ yǎng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漢語大詞典》
俱无(俱无)
陈与义诗老谋与壮事二者惭俱无 ——《韵府拾遗 虞韵》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幽明 yōu míng
(1).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韩康伯 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 宋 苏轼 《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
(2).指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郑玄 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 张守节 正义:“幽,阴;明,阳也。” 鲁迅 《〈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4).人与鬼神。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 唐 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5).指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宋 曾巩 《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漢語大詞典》
(2).指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郑玄 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 张守节 正义:“幽,阴;明,阳也。” 鲁迅 《〈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4).人与鬼神。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 唐 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5).指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宋 曾巩 《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漢語大詞典》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偿 ( 償 ) cháng
偿 [ cháng ]
- 归还,补还:~还。~命。~债。赔~。得不~失。
- 满足:如愿以~。
欺 qī《國語辭典》
欺 [ qī ]
动- 诈骗。如:「欺骗」、「诈欺」、「欺世盗名」、「自欺欺人」。《战国策·秦策一》:「反复东山之君,从以欺秦。」
- 凌辱、欺负。唐·姚合〈寄王度居士〉诗:「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公子倚势欺人,无所不至。」
- 压倒、胜过。唐·杜牧〈张好好诗〉:「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