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令尹出名胄,百里歌谣不容口。
贤哉令尹出名胄,百里歌谣不容口。
岂弟父母今信之,视民恐伤如足手,
讼庭端可置雀罗,若网在纲无杂糅。
万顷之陂黄叔度,云梦何止吞八九。
潘岳无事只种花,陶潜有巾惟漉酒。
三公九卿唾不取,金印从渠大如斗。
刘君语默端可人,固知十室忠信有。
五经腹笥贯今古,决疑索隐如瓜剖。
小圃风烟似洛阳,翠微不减绿野堂。
会闻激烈歌时康,不负抵掌工雌黄。
何时赠扇乃有语,向来仁风已奉扬。
岂弟父母今信之,视民恐伤如足手,
讼庭端可置雀罗,若网在纲无杂糅。
万顷之陂黄叔度,云梦何止吞八九。
潘岳无事只种花,陶潜有巾惟漉酒。
三公九卿唾不取,金印从渠大如斗。
刘君语默端可人,固知十室忠信有。
五经腹笥贯今古,决疑索隐如瓜剖。
小圃风烟似洛阳,翠微不减绿野堂。
会闻激烈歌时康,不负抵掌工雌黄。
何时赠扇乃有语,向来仁风已奉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副-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令尹 lìng yǐn
(1). 春秋 战国 时 楚国 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槎 ,营军临 随 。 随 人惧,行成。”《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邢昺 疏:“令尹,宰也…… 楚 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汉书·高帝纪上》:“﹝ 怀王 ﹞以 羽 为 鲁公 ,封 长安侯 , 吕臣 为司徒,其父 吕青 为令尹。” 颜师古 注引臣 瓒 曰:“诸侯之卿,唯 楚 称令尹,其餘国称相。” 唐 张说 《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随时,屈伸以义,亡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宋 梅尧臣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依韵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寇相毁庙》:“﹝ 寇準 ﹞知 巴东县 。县旧有一庙,不知其名。旧令尹尝梦其神泣告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少保 起 , 满洲 人。以孝廉起家。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入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 ——《漢語大詞典》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宋 梅尧臣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依韵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寇相毁庙》:“﹝ 寇準 ﹞知 巴东县 。县旧有一庙,不知其名。旧令尹尝梦其神泣告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少保 起 , 满洲 人。以孝廉起家。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入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 ——《漢語大詞典》
出名 chū míng
(1).有名声;名字为大家所熟知。《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柳耆卿 ﹞在京师与三个出名上行首打暖,一个唤做 陈师 ,一个唤做 赵香 ,一个唤做 徐冬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审虚实》:“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 张长 《泼水节·象脚鼓歌》:“听啊,八十岁的老爷爷,出名的老歌手,放开喉咙唱起来了。”
(2).犹具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闻俊卿 自把生员出名去递投诉,就求保候父亲。”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十五:“此外 顺城门 斜街 并各处房屋,总令心腹出名置买, 何楷 代为收租。”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我立刻出名,投凭亲族,把你撵出祠堂。” 赵树理 《三里湾》六:“我想咱们村里,除了前两个月姐姐出名在县人民法院告过 张永清 一状以外,别人再没有告过状的。” ——《漢語大詞典》
(2).犹具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闻俊卿 自把生员出名去递投诉,就求保候父亲。”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十五:“此外 顺城门 斜街 并各处房屋,总令心腹出名置买, 何楷 代为收租。”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我立刻出名,投凭亲族,把你撵出祠堂。” 赵树理 《三里湾》六:“我想咱们村里,除了前两个月姐姐出名在县人民法院告过 张永清 一状以外,别人再没有告过状的。” ——《漢語大詞典》
胄 zhòu《國語辭典》
胄 [ zhòu ]
名- 后代子孙。如:「胄裔」、「贵胄」。《左传·襄公十四年》:「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
- 参见「胄子 」条。
- 承续先业。《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胄高阳之苗胤兮,承圣祖之洪泽。」
百里 bǎi lǐ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漢語大詞典》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漢語大詞典》
歌谣(歌謡)gē yáo
(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謡。” 毛 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謡。”《汉书·艺文志》:“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赵 之謳, 秦 楚 之风,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序》:“今採捃经传,爰及歌謡,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老残游记》第十回:“揭开来看,也有诗,也有文,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迹娟好。”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像是歌谣,又像是行舟的术语。”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2).歌唱。《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夜闻诸女歌謡。”
(3).歌颂。《北史·裴廷儁传》:“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礼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鹄 《襄州献卢尚书》诗:“礼乐政行凋敝俗,歌謡声彻帝王都。”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先帝升遐,当今嗣国,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漢語大詞典》
不容口 bù róng kǒu
犹言不绝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梁王 ﹞曾使人刺 盎 ,刺者至 关中 ,问 袁盎 ,诸君誉之皆不容口。”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有 弘农 杨蘧 者,曾到 岭 外,见 阳朔 、 荔浦 山水,谈不容口。”《明史·胡翰传》:“见 翰 文,称之不容口。” 杨树达 《〈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今年夏间,老友 徐特立 君返 湘 ,从湖南大学书库借读此书,谬以为有合于辩证法,亟称其美,客座漫谈,公会宣讲,誉之不容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