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至人喜旷达,所遇无形迹。

李复宋代〕《答屈爽

至人喜旷达,所遇无形迹。
非乐重其放,中心本纯一。
东晋尚书令,简文用王述。
论事匪卓越,动意皆真率。
以此能过人,谢安亦降挹。
微物器褊浅,举趣半出匿。
静坐本无事,城府强扃鐍。
终日如寒虫,啾啾复唧唧。
计校不满毫,血尽死犹泣。
疾趋赴冥嚣,但如水就湿。
竟老何能为,纷然众恶集。
古先有至言,小人长戚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至人旷达无形

至人 zhì rén
(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2).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论》:“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机 曰:“体尽於圣,德美之极,谓之至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若夫 郑 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漢語大詞典》
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1.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1.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 姓。如元代有喜同。
  1.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2.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旷达(曠達)kuàng dá
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 宋 叶适 《朝奉黄公墓志铭》:“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不自封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沈灿若 ﹞是 嘉兴 有名才子,容貌魁峨,胸襟旷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是那么旷达的人,为什么一说到子女便那么伤心?”  ——《漢語大詞典》
所 suǒ《國語辭典》

所 [ suǒ ]

  1. 地方、处所。《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
  2. 恰当的位置。如:「死得其所」。《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3. 量词。计算建筑物的单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学校」。
  4. 约略计算之词。多置于数量、单位之后。《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续汉书志·第一一·天文志中》:「彗星出天船北,长二尺所。」
  5. 机关或机构的名称。如:「区公所」、「派出所」、「研究所」。
  6. 姓。如汉代有所忠、所辅。
  1. 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唐·杜甫〈示从孙济〉诗:「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国语·鲁语上》:「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1. 假设、如果。《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 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如:「前所未闻」。《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与「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的意思。如:「他的作品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
  1. 相当于「尚」、「还」。《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懊侬歌十四首之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遇 yù《國語辭典》

遇 [ yù ]

  1. 相逢、不期而会。如:「巧遇」。《书经·胤征》:「入自北门,乃遇汝鸠、汝方。《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
  2. 契合、投合。《孟子·公孙丑下》:「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韩非子·难二》:「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
  3. 得志、得到赏识。《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序》:「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汉·王充《论衡·逢遇》:「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4. 对待。如:「礼遇」。《宋史·卷三六一·张浚传》:「浚知上遇俊厚,而俊纯实可谋大事。」
  5. 遭受。《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6. 抵挡、对付。《商君书·外内》:「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飘叶也。」《荀子·大略》:「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
  1. 机会。如:「际遇」、「机遇」。三国吴·韦昭〈博奕论〉:「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
  2. 姓。如汉代有遇冲。
无形(無形)wú xíng
(1).不见形体。《礼记·曲礼上》:“听於无声,视於无形。” 孔颖达 疏:“视於无形者,谓视而不见父母之形。” 唐 刘禹锡 《天论》:“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驾无形之马,御太虚之车,一息之顷,无不出也,无不游也。”
(2).不露形迹;未露形迹。《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梅尧臣 注:“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极致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新五代史·杂传二·温韬》:“而未然之祸,难述於无形,不足以动其心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然能储一有用之材,即可弭一无形之祸。”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倒好像夫妻之间有一条什么无形的墙壁阻隔着似的。”
(3).犹言不知不觉。《晋书·乐志上》:“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於幽冥。”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而若干戏剧工作者,也已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它们的影响了。”  ——《漢語大詞典》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1. 「迹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