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閒。

李复宋代〕《和朱给事上元早雪

玉花清晓作余寒,云暗重城晻霭间。
初逐细风飞寂寂,旋随小雨润斑斑。
万家灯火方行乐,九陌轮蹄肯放閒。
向晚霁开斜照在,门前柳色未藏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万家灯火方行九陌轮蹄

万家灯火(萬家燈火)wàn jiā dēng huǒ
家家都点上灯。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千里桑麻緑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诗:“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  ——《漢語大詞典》
方行 fāng xíng
行为正直。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然端言方行,回邪忌之,故尝避权臣之祸,归 阳翟 山。”
(1).遍行,通行。方,通“ 旁 ”。《书·立政》:“其克詰尔戍兵以陟 禹 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曾运乾 正读:“方,旁也,普也。”《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 秦 楚 变节,不为 胡 越 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行之,万世传之。”
(2).特指纵横驰骋。犹横行。《国语·齐语》:“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诛无道,以屏 周 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韦昭 注:“方犹横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晏恭人》:“诚得 李侃 妇 晏恭人 以守, 绍续 女、 崔寧 妾以战……虽方行天下可也。”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九陌 jiǔ mò
      (1). 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 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梁启超 《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
      (3).指京城。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
      (4).田间的道路。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5).痴呆。见“ 九百 ”。  ——《漢語大詞典》
      轮蹄(輪蹄)lún tí
      亦作“ 轮蹏 ”。
      (1).车轮与马蹄。代指车马。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緑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清 顾炎武 《过苏禄国王墓》诗:“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蹏。” 清 厉鹗 《〈沽上题襟集〉序》:“僕三游 长安 ,皆有事,轮蹏未尝一至水西,与分剧韵。”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明发别主人,更与轮蹄逐。”
      (2).拉车的牲口。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饼肆徒殢人,轮蹄各芻豢。”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放 fàng《國語辭典》

      放 [ fàng ]

      1. 逐。如:「流放」。《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2. 弃。《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3. 放纵、任由。如:「放声高歌」、「放言高论」。《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4. 安置。如:「陈放」、「安放」。《水浒传·第二一回》:「一桶盘拖上楼来,放在春台上。」
      5. 发出。如:「施放」、「鸣放」。《三国演义·第五回》:「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6. 开、展。如:「心花怒放」、「百花开放」。
      7. 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如:「放学」、「放工」。
      8. 任官职,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赏了头等官加了个副都统衔,放了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了。」
      9. 弄,置于「仔细」、「明白」、「聪明」等词前,有提请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聪明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
      10. 打网球、排球、乒乓球时的偷袭。如:「他在网前放小球,漂亮极了!」
      1. 放荡、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放 [ fǎng ]

      1. 依据。《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2. 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于琅邪。」
      3. 仿效。《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上》:「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宋·苏轼〈上韩太尉书〉:「皆依放儒术六经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为口实。」
      閒 xián/jiān/jiàn《國語辭典》

      閒 [ xián ]

      1. 空暇無事的時候。如:「農閒」、「忙中偷閒」、「偷得浮生半日閒」。
      2. 閒散輕簡的職務。如:「投閒置散」。
      1. 空暇無事。如:「空閒」、「閒暇」。
      2. 安靜悠閒。如:「閒情逸致」、「閒雲野鶴」、「日子過得十分安閒自在。」
      3. 與正事無關的、不緊要的。如:「閒書」、「閒錢」、「閒差事」、「閒人免進」。宋·辛棄疾〈新荷葉·春色如愁〉詞:「閒愁幾許?更晚風、特地吹衣。」
      1. 隨意的、不經心的。如:「閒扯」、「閒聊」、「閒逛」、「閒話家常」。

      閒 [ jiàn ]

      1. 同「間 」(二)​。

      閒 [ jiān ]

      1. 中間。《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同「間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