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寰渐远渐凄清,似向昆仑采玉英。
尘寰渐远渐凄清,似向昆仑采玉英。
此地已知邻华子,几人犹道识方平。
步高那复肌肤重,心逸都疑羽翼生。
苦恨俗缘无了处,归来依旧马蹄声。
此地已知邻华子,几人犹道识方平。
步高那复肌肤重,心逸都疑羽翼生。
苦恨俗缘无了处,归来依旧马蹄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尘寰(塵寰)chén huán
亦作“ 尘闤 ”。 人世间。 唐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诗:“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宋 张元干 《永遇乐·宿鸥盟轩》词:“谁人著眼,放神八极,逸想寄尘寰外。” 清 杜岕 《和轮山夕阳寮》诗之二:“榰颐向西坐,宴息忘尘闤。” 茅盾 《子夜》十七:“据她自己说,二十四年前这月亮初升的时候,她降生在这尘寰。” ——《漢語大詞典》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 加剧:疾大~。
- 疏导:~九川。
-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 流入:东~于海。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 时间长:~古。~祖。长~。永~。
-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 深奥:言近旨~。
-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凄清(淒清)qī qīng
凄凉冷清。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别后悽清意,问隔窗梅影,谁伴黄昏?”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昆仑(昆侖)kūn lún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
采玉
宋史乐志歌磬之名本无所出晋贺循奏置登歌簨簴采玉造小磬盖取舜庙鸣球之制 ——《分类字锦》
英 yīng《國語辭典》
英 [ yīng ]
名- 花。如:「落英缤纷」。《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 物质的精华部分。如:「精英」。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 才德出众的人。如:「群英大会」。《荀子·正论》:「尧舜者,天下之英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收甚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
- 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英布。
- 美好的。《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 杰出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宋·陈亮〈满江红·曾洗乾坤〉词:「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