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风撼千林木叶摧,冰霜国里早春回。

李龙高宋代〕《十月梅

风撼千林木叶摧,冰霜国里早春回。
一枝参透乾坤縕,生意都从小雪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林木叶冰霜早春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撼 hàn《國語辭典》

    撼 [ hàn ]

    1. 摇动。如:「摇撼」、「震撼天地」。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 怂恿、打动。《宋史·卷三四八·徐𪟝传》:「蔡京自钱塘召还,过宋见𪟝,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笑。』」
    千林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宋 陆游 海棠 千林誇盛丽,一枝赏纤柔。  ——《骈字类编》
    木叶(木葉)mù yè
    树叶。《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 洞庭 波兮木叶下。”《晋书·儒林传·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将乱,隐于 商洛山 ,衣木叶,食树果。” 唐 骆宾王 《冒雨寻菊序》:“泛兰英於户牖,座接鸡谈;下木叶於中池,厨烹野雁。” 元 萨都剌 《芙蓉曲》:“鲤鱼吹浪 江 波白,霜落 洞庭 飞木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水蚕》:“吾乡山蚕食椒、椿、檞、柘诸木叶而成茧。”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一:“这自己的房子,处在一个山坡上,入夜以后,淹没在墨绿的木叶中。”  ——《漢語大詞典》
    摧 cuī《國語辭典》

    摧 [ cuī ]

    1. 折断。如:「摧折」、「摧枯拉朽」。《说文解字·手部》:「摧,折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2. 毁坏、崩塌。如:「摧毁」、「无坚不摧」。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虽是这战伐,负著个天摧地塌。」
    3. 挫折、压抑。《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
    4. 伤害。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心。」唐·李白〈长相思〉诗:「长相思,摧心肝。」
    冰霜 bīng shuāng
    (1).冰与霜。 汉 张衡 《西京赋》:“於是孟冬作阴,寒风肃杀,雨雪飘飘,冰霜惨烈,百卉具零。”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冰霜正惨愴,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唐 杜甫 《远怀舍弟颖观等》诗:“ 江 汉 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2).比喻操守坚贞清白。《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故虽夙罹不造,而能全老成之德;居无檐石,而能厉冰霜之絜。”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宣议郎行内侍 宋常春 等,皆以谨信多才,得参侍从。更掌上府,尤见吏能。守官无毫髮之瑕,励己有冰霜之操,跡其声实,可备监临。”《明史·列女传二·王氏》:“父曰:‘其一从夫地下为烈,次则冰霜以事翁姑为节,三则恒人事也。’”《再生缘》第四六回:“住在伊家深不便,只惟立志守冰霜。”
    (3).比喻冷漠严峻的心境或情态。 宋 苏轼 《临江仙·赠送》词:“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鋩。欢颜为我解冰霜。”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早春 zǎo chūn
    (1).初春。 唐 李涉 《过招隐寺》诗:“每忆中林访 惠持 ,今来正遇早春时。”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九:“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緑隄一面高。” 峻青 《秋色赋·瑞雪图》:“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气中,冒着风雪,踏着冰冻的土地,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开荒活动。”
    (2).指秋日所摘的茶。 明 许次舒 《茶疏·采摘》:“往日无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  ——《漢語大詞典》
    回 huí《國語辭典》

    回 [ huí ]

    1. 掉轉。如:「回首」、「回過身來」。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2. 返、歸。如:「回國」、「回家」、「一去不回」。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3. 改變。如:「回心轉意」。《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
    4. 答覆。如:「回信」、「回電」、「回答」。《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日後他來通消息時,好言回他。」《紅樓夢·第七回》:「次日,鳳姐梳洗了,先回王夫人畢,方來辭賈母。」
    5. 還覆給對方相同或某種動作。如:「回敬」、「回他一槍」。
    6. 謝絕、辭去。如:「一口回絕」。宋·蘇軾〈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紅樓夢·第一一九回》:「咱們家遭著這樣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麼回了他去罷。」
    7. 避開。如:「回避」。明·徐復祚《紅梨記·第二齣》:「前日兩次訪他,俱不得遇,風塵中人,知他真不在家,還是故意回你。」
    1.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新疆、遼寧、青海、甘肅、寧夏、河北等地區,以信奉回教為主。
    2. 量詞:➊ ​ 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➋ ​ 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八老到門前站了一回,蹔到間壁糶米張大郎門前,閒坐了一回。」➌ ​ 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➍ ​ 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3. 姓。如明代有回滿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