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言愧非颜,出处其志略。
浙尾带荒江,土与材俱簿。
吴李独终隐,楚黄亦晚错。
馀子不足数,眼明见卓落。
騄驰初历塊,青萍新淬锷。
齿少逾老心,事迩存远略。
百金重气义,千里赴言诺。
可期功名会,兼受生死托。
宦途入幽蓟,诗句留殿阁。
出佐紫阳城,一麾真小却。
炳烛照吏奸,良剂痊民瘼。
一庭秋水净,万户春风乐。
河内泣留恂,并州永思郭。
归装乍林丘,趣骑已沙漠。
梅花古驿寒,别酒故人酌。
径北道邳徐,迂西趋汴洛。
宫阙睹盛丽,山川相寥廓。
成皋叹楚战,砥柱窥禹凿。
旧邦吊二虢,古邑辨三亳。
望诸墓犹存,戏马台如昨。
燕赵夸蛾眉,云代珍狐貉。
壮士多暑沽,逸人或岩壑。
访古记宜勒,登高赋须作。
订讹青简在,得句锦囊著。
明年衣绣归,颇顾闻其略。
鸿鹄看高翔,苕枝伏燕雀。
赠言愧非颜,出处其志略。
吴李独终隐,楚黄亦晚错。
馀子不足数,眼明见卓落。
騄驰初历塊,青萍新淬锷。
齿少逾老心,事迩存远略。
百金重气义,千里赴言诺。
可期功名会,兼受生死托。
宦途入幽蓟,诗句留殿阁。
出佐紫阳城,一麾真小却。
炳烛照吏奸,良剂痊民瘼。
一庭秋水净,万户春风乐。
河内泣留恂,并州永思郭。
归装乍林丘,趣骑已沙漠。
梅花古驿寒,别酒故人酌。
径北道邳徐,迂西趋汴洛。
宫阙睹盛丽,山川相寥廓。
成皋叹楚战,砥柱窥禹凿。
旧邦吊二虢,古邑辨三亳。
望诸墓犹存,戏马台如昨。
燕赵夸蛾眉,云代珍狐貉。
壮士多暑沽,逸人或岩壑。
访古记宜勒,登高赋须作。
订讹青简在,得句锦囊著。
明年衣绣归,颇顾闻其略。
鸿鹄看高翔,苕枝伏燕雀。
赠言愧非颜,出处其志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赠言(贈言)zèng yán
用良言相勉励。多用于临别之时。语本《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絶。” 袁鹰 《悲欢·飞》:“小学毕业时,他给一个好朋友写了临别赠言:愿相会于 中华 腾飞世界时!” ——《漢語大詞典》
愧 kuì/chŏu《國語辭典》
愧 [ kuì ]
動-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 羞慚。如:「面有愧色」。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 色彩:~料。五~六色。
- 姓。
出处(出處)chū chù
(1).谓出仕和隐退。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 韩愈 《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臺邪!”《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萧何 治狱为 秦 吏, 韩信 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又何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志略 zhì lüè
(1).犹抱负。《东观汉记·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梁书·张惠绍传》:“ 张惠绍 志略开济,干用贞果。”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 楚 地﹞自古以来,多产贤豪英杰异士,若 老 庄 之道德, 屈 宋 之词宗,搜奇抉怪,軼乎《诗》《书》,不独志略武毅之儔也。”
(2).指才略。《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 通 性刚而寡谋,言多迕物,人谓 韩瞠眼 。其子颇有志略,见帝得人望,劝 通 早为之所, 通 不听,卒及於难。” ——《漢語大詞典》
(2).指才略。《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 通 性刚而寡谋,言多迕物,人谓 韩瞠眼 。其子颇有志略,见帝得人望,劝 通 早为之所, 通 不听,卒及於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