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玉以德保瑕,珉以多故贱。

陆文圭宋代〕《次善卿杂诗五首

蛙从井底语,豹在管中见。
若遇大方家,一笑真自献。
馈浆意已惊,抱瓮力殊倦。
因知乃若拙,颇觉狂次狷。
玉以德保瑕,珉以多故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多故

玉 yù《國語辭典》

玉 [ yù ]

  1. 质地温润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呈半透明状,一般用作装饰品或雕刻材料。如:「青玉」、「宝玉」、「碧玉」。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用玉做成的。如:「玉玺」、「玉簪」、「玉环」。《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 洁白、美好。如:「玉手」、「玉容」。《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美,粲然启玉齿。」《南史·卷一九·谢晦传》:「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3. 珍贵的、精美的。如:「锦衣玉食」、「玉液琼浆」。《文选·左思·吴都赋》:「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4. 尊称他人的身体或言行。如:「玉体」、「玉照」。《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1. 培养、锻练。《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1.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4.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6.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1.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1.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保 bǎo《國語辭典》

保 [ bǎo ]

  1. 養護、守衛、不使受損。如:「保護」、「保衛」、「保健」、「保全」。《詩經·大雅·崧高》:「南土是保。」
  2. 承擔、負責。如:「保荐」、「保險」。《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
  3. 仗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
  4. 妥為收藏。《黃帝內經素問·卷三·靈蘭祕典論》:「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保焉。」
  5. 舉薦。《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叡曰:『卿自舉之。』真乃保太原陽曲人──姓郭,名淮。」
  1. 責任保證。如:「人保」、「鋪保」。
  2. 伙計、傭工。如:「酒保」。
  3. 職官名。即太保。古時三公之一,管理皇宮裡的教育。《書經·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
  4. 舊時地方的組織:➊ ​ 基層組織,五家為保。➋ ​ 參見「保甲法 」條。
  5. 姓。如明代有保睿,清代有保希賢。
瑕 xiá《國語辭典》

瑕 [ xiá ]

  1. 玉上的斑点。如:「白璧无瑕」、「瑕不掩瑜」。《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玩冰壸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2. 过失、缺点。晋·庾亮〈让中书监表〉:「苟无大瑕,犹或见容。」唐·陈章甫〈与吏部孙员外书〉:「不以小瑕弃大美。」
  3. 间隙、空隙。《管子·制分》:「故凡用兵书,攻坚则轫,乘瑕则神。」《西游记·第五五回》:「行者自门瑕处钻将进去。」
珉 mín《國語辭典》

珉 [ mín ]

  1.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
多故 duō gù
(1).多变乱,多患难。《国语·郑语》:“ 桓公 ……问於 史伯 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韦昭 注:“故,犹难也。”《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及 吕后 时,事多故矣,然 平 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昔以中州多故,旧邦丧乱。随侍先臣,远庇有道,爰客逃难,求食而已。” 唐 常衮 《授李忠臣右仆射制》:“往者寇孽乱常, 关 洛 多故,爰奋其旅,以先启行。”《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你们两个切切不可拘定了《左传》上的‘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这两句话。那 晋 太子 申生 ,原是处在一个家庭多故的时候,所以他那班臣子纔有这番议论。”
(2).多诡诈。《淮南子·主术训》:“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 高诱 注:“故,诈。”  ——《漢語大詞典》
贱 ( 賤 ) jiàn
贱 [ jiàn ]
  1. 价钱低,与“”相对:~卖。~价。
  2. 旧时指地位卑下:~民。贫~。卑~。微~。
  3. 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姓。~躯。~内(妻子)。
  4. 骂人的话:~人。
  5. 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妈~。犯~。
  6. 轻视:“常人贵远~近,向声背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