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咫尺 zhǐ chǐ
(1). 周 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2).形容距离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淮南子·道应训》:“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 娄江 路阻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天昏黑,咫尺莫辨。”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
(3).形容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二》:“ 舜 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 唐 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诗之二:“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自馀轩》:“虽达官右族,曾不得咫尺园林,可以游目而憇足。”
(4).形容微小;不足道。《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制》之十九:“盖诚奇伟倜儻之人,岂曰匹夫咫尺之行。”
(5).形容时间短暂。 宋 晁补之 《芳仪怨》诗:“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元 马谦斋 《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説,咫尺韶华去也。”《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他几次想说出真情……可是话到舌边卡住了,咫尺间,他失去了最后的勇气。” ——《漢語大詞典》
(2).形容距离近。《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淮南子·道应训》:“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 娄江 路阻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天昏黑,咫尺莫辨。”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
(3).形容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二》:“ 舜 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 唐 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诗之二:“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自馀轩》:“虽达官右族,曾不得咫尺园林,可以游目而憇足。”
(4).形容微小;不足道。《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制》之十九:“盖诚奇伟倜儻之人,岂曰匹夫咫尺之行。”
(5).形容时间短暂。 宋 晁补之 《芳仪怨》诗:“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元 马谦斋 《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説,咫尺韶华去也。”《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他几次想说出真情……可是话到舌边卡住了,咫尺间,他失去了最后的勇气。” ——《漢語大詞典》
青泥 qīng ní
(1).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还过 赵国 易阳 ,并载青泥一穙,至 上谷 遗 训 。”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於前,玄龟负青泥於后…… 禹 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云笈七籤》卷七:“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
(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穴口,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 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
(3).即 青泥城 。《晋书·安帝纪》:“ 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参见“ 青泥城 ”。
(4).指 青泥岭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黑水 分 榆柳 , 青泥 老 驌霜 。”参见“ 青泥岭 ”。
(5).古驿站名。在 青泥岭 上。 唐 元稹 《青云驿》诗:“昔游 蜀 门下,有驛名 青泥 。” ——《漢語大詞典》
(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穴口,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烈 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
(3).即 青泥城 。《晋书·安帝纪》:“ 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参见“ 青泥城 ”。
(4).指 青泥岭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 五代 王周 《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 黑水 分 榆柳 , 青泥 老 驌霜 。”参见“ 青泥岭 ”。
(5).古驿站名。在 青泥岭 上。 唐 元稹 《青云驿》诗:“昔游 蜀 门下,有驛名 青泥 。” ——《漢語大詞典》
含 hán《國語辭典》
含 [ hán ]
动- 东西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吞下。如:「含著药片。」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
- 里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养分」、「含苞待放」。《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 包容、容纳。如:「包含」。《易经·坤卦·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怀著。如:「含怒」、「含恨」、「含羞带怯」、「含情脉脉」。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 忍受、忍耐。如:「茹苦含辛」。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含垢忍耻,与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含 [ hàn ]
名-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广韵·去声·勘韵》:「琀,送死口中玉。亦作含。」《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汉·何休·解诂:「缘生以事死,不忍虚其口。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战国策·赵策三》:「邹、鲁之臣,生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通「琀」。
- 一种古代礼俗。将珠玉塞在死者的嘴里,称为「含」。《左传·襄公十九年》:「二月甲寅,(荀偃)卒,而视,不可含。」《礼记·檀弓下》:「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
淡月 dàn yuè
(1).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许地山 《缀网劳蛛·醍醐天女》:“在淡月中可以看见两三个男子坐在树下吸烟、闲谈。” 茅盾 《子夜》三:“﹝ 林佩瑶 ﹞曾经有过多少淡月清风之夜半睁了美妙的双目,玩味着她自己想象中的好梦。”
(2).营业不旺盛的月份。跟“旺月”相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 三元里 打仗时,正值我们行中的淡月。” ——《漢語大詞典》
(2).营业不旺盛的月份。跟“旺月”相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 三元里 打仗时,正值我们行中的淡月。” ——《漢語大詞典》
何时(何時)hé shí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漢語大詞典》
相对(相對)xiāng duì
(1).面对面;相向。《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父子男女相对踞蹲。” 唐 元稹 《与李十一夜饮》诗:“寒夜灯前赖酒壶,与君相对兴犹孤。” 宋 李师中 《菩萨蛮》词:“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茅盾 《色盲》五:“不敢冒昧,不好意思冒昧:这是他和可爱的女子相对时常常感得的本能上的拘束。”
(2).相符;相称。 唐 韩愈 《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的时候儿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
(3).两相对应或对立。《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在 周 , 程伯休甫 其后也” 唐 司马贞 索隐:“今总称 伯林甫 是 重 黎 之后者,凡言地则举天,称 黎 则兼 重 ,自是相对之文。”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反者,屈伸聚散相对之谓。” 丁玲 《母亲》三:“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有两个相对的意见。”
(4).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跟“绝对”相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而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它们虽是相对的纪元,却通向绝对的未来。”
(5).比较的。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那时候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候嘛。”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特别是孩子剧团,在他的指导之下加强了内部学习,而在巡回工作中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漢語大詞典》
(2).相符;相称。 唐 韩愈 《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红楼梦》第三二回:“况且他活的时候儿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
(3).两相对应或对立。《史记·太史公自序》“其在 周 , 程伯休甫 其后也” 唐 司马贞 索隐:“今总称 伯林甫 是 重 黎 之后者,凡言地则举天,称 黎 则兼 重 ,自是相对之文。”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反者,屈伸聚散相对之谓。” 丁玲 《母亲》三:“无论什么事,她们都有两个相对的意见。”
(4).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跟“绝对”相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以变化相对言之,既能变而为大毒,岂不能变而为大善?既能变而杀人,则宜有能生人之理。”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衡,矛盾,斗争,发展,是绝对的,而平衡,静止,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它们虽是相对的纪元,却通向绝对的未来。”
(5).比较的。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那时候是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候嘛。”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特别是孩子剧团,在他的指导之下加强了内部学习,而在巡回工作中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漢語大詞典》
话 ( 話 ) huà
话 [ huà ]
- 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会~。对~。情~。~题。
- 说,谈论:~别。~旧。~柄(话把儿,别人谈笑的资料)。茶~会。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